海洋公園動物訓練員,對不少年輕人來說是一份優差,終日與動物為伍,不需困在辦公室內。不過,動物世界裏雖沒有辦公室政治,卻要取悅動物,建立關係。訓練員Vincent及Elke說,要跟動物建立互信關係,沒有捷徑,只有靠不計較污穢、辛勞,以真誠及耐心每日累積。
記者:葉嘉澄、黃碧珊 攝影:羅君豪
動物訓練員Vincent,在海洋公園工作約4年,現為雀鳥館監督。大學生物系畢業後,Vincent曾在獸醫診所及漁護署工作約3年,同樣是面對鳥獸動物,離開私人機構、捨棄政府鐵飯碗,原因是厭倦刻板工作,希望工作性質較多元化。在獸醫診所或漁護署主要工作是動物護理,但在海洋公園除要照顧動物,更要訓練牠們表演。
雀鳥館監督:患難「建」真情
不過,在海洋公園工作亦不等同兒嬉,訓練員每天工作8小時,每日花2至3小時清潔雀籠,包括清理糞便及其他污物。對不少人來說,雀鳥糞便落在身上,肯定厭惡兼感到倒楣,但Vincent卻不抗拒,「清潔是照顧動物重要部份,糞便可反映牠們的健康狀況」,他亦相信,得到動物信任沒有捷徑,需要經過日積月累才能建立互信關係。
除了清潔,Vincent要護理及訓練雀鳥,應付每天4場共約1.5小時的表演。與夥伴合作,默契不可缺,與動物合作,同樣需要有良好關係。為讓雀鳥習慣表演場地,Vincent特別安排在有圍網的露天地方訓練,有一天,Vincent訓練的東方斑犀鳥Vivian處女演出,「可能Vivian未見過鷹,第一次表演時,啱啱有隻鷹喺上空飛過,Vivian受驚飛走咗,喺南朗山同壽臣山附近徘徊。」由於雀島習慣晚間不作活動,所以Vincent與同伴確定Vivian位置後便離開,待翌日早上才營救。
雨中苦候盼回首
密切關係非一朝一夕建立,但可把握機遇拉近雙方距離。Vincent原本早上8時半才上班,但因擔心Vivian,他凌晨3、4點已回到公園,卻發現Vivian已飛走,惟有冒雨到附近山頭尋找。結果在山上凉亭,隱約聽到Vivian叫聲,循發聲處找,半小時後見牠在山頂電塔上。為免再次與Vivian失散,Vincent站在電塔下,與牠互盯約3小時後,Vivian羽毛稍乾才飛回Vincent身上。之後Vivian對Vincent更加信任,彼此關係更密切。有時候,牠在訓練時因貪玩飛來飛去,其他訓練員束手無策,但只要Vincent出聲,Vivian便乖乖飛回原位。Vincent認為動物與人不同,牠們不會說話,但因一起經歷困難而築起感情,他相信與人類同事接觸,亦可因互助而加強合作。
熊貓訓練員:要求掃背示好
大熊貓訓練員Elke,在海洋公園工作3年,大學生物系畢業,曾在獸醫診所工作數個月。她說:「入職那年,樂樂、盈盈剛要來港,公園人手調配,被安排作大熊貓飼養員。」Elke主要在熊貓館內負責大熊貓日常生活及訓練。從小到大均喜歡動物,Elke家中現飼養兩隻家貓,由於是從街邊撿回來的流浪貓,個性比較獨立,不太喜歡被打理,但她會訓練家貓到指定地點排泄,及清潔身體。至於公園裏的大熊貓,為保持其野生生活,故她從不干涉熊貓的活動及外表。
雖說不干涉熊貓生活,但大熊貓每天吃5餐正餐,共30公斤竹子,餐與餐之間還有餅乾、窩窩頭等小食。Elke每天準備早餐及清潔約需兩小時,量度其餘竹子及小食份量則需數小時。此外,為訓練大熊貓習慣身體檢查,訓練員每天會進行數次、每次10至15分鐘的護理訓練,使大熊貓真正檢查時不會驚慌。Elke就是透過每天的接觸,一點一滴地與熊貓建立感情。
佳佳示好覺感動
大熊貓是獨居動物,當佳佳不在展區時,會獨自留在房間,由各訓練員輪流觀察。有一次Elke當值,平常愛獨個兒的佳佳意識到是Elke,便走到籠邊,把背靠到站在籠邊的Elke腳邊,示意她為自己掃背,Elke說「這是佳佳認得我及表示友好的表現,令我覺得感動。」
面試要求 易服考核
成為動物訓練員,必須具愛心、耐性及經驗,學歷反而並非最重要因素(見下文),但修讀與動物相關學科,如生物學,並有照顧動物經驗,有機會獲優先取錄。
除考慮個性、學歷及工作經驗,與動物接觸亦是考驗之一,為測試應徵者,面試時會要求應徵者換上與訓練員相同的制服,測試他們與動物關係,要表現親近動物,才算過關。
入職首年是兼職飼養員,跟其他訓練員學習不同動物的基本照顧知識,如護理及觀察等。起薪點視乎經驗,約每月1萬至1.3萬元。一年後可成為全職員工,約3年便可成為正式訓練員(見下文)。
入職要求
.中七畢業
.有動物或生物學文憑優先
.有照顧動物經驗優先
.有駕駛執照優先
.外向、有愛心及耐性
晉升機會
兼職飼養員→合約服務員→合約訓練員→助理訓練員→訓練員/飼養員
→高級訓練員→助理監督→監督→經理→助理館長→高級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