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報告》【本報訊】消費者委員會警告,針灸不當隨時危害健康,有市民於健康中心接受針灸時,疑遭錯誤刺穿肺部須送院;也有接受針灸減肥後全身劇震,返家更發現,施針者疑疏忽將兩支針灸針,留在她頭髮裏;有投訴人針灸後皮膚發炎或出水泡。學術文獻更指5%至10%與針灸有關的化膿性細菌感染病例,會因而死亡。消委會提醒應找合資格人士針灸,並留意衞生情況。
記者:翁煜雄 蔡朗清 陳凱迎
消委會宣傳及社區關係小組副主席許樹源昨於《選擇》月刊記者會稱,2000年以來共接獲9宗涉及美容院、保健中心或中醫診所針灸治療的投訴。
他說施針不當,如位置有誤會傷及臟腑或器官,也會有暈眩,疼痛及金屬過敏等不良反應。坊間不少保健中心都提供針灸治療,一名男投訴人2000年到其中一間接受針灸,但療程後極度不適,捱至凌晨時分,終由妻子送院,經診斷後證實肺部已穿。投訴人懷疑是針灸療程出錯,長長的針錯誤刺穿他肺部。投訴人當時只要求記錄在案,他自行向該中心追究索償。
肚皮現疤腳起水泡
另一女投訴人,2006年參加一保健中心的減肥計劃,但每次針灸後,都會全身劇震及無法工作。她向中心反映後,繼續接受相同療程,但其中一次針灸後,她返家才赫然發現,兩支針灸針竟仍留在頭髮裏。她最後在消委會協助下停止療程,並獲健康食品作補償。
到中醫診所接受針灸也未必妥當,有市民2006年光顧一中醫診所,針灸後發現肚皮現疤痕,轉到西醫檢查,發現是針灸後皮膚發炎引致。他向消委會投訴,結果獲賠償870元醫藥費。另一投訴人2007年向一註冊中醫求診治腳患,三次針灸無效,第四次後腳部更起水泡,需刺穿放水。投訴人最後要求中醫停止治療。
有染惡菌致命個案
許樹源說,針灸在全球大行其道,但港大微生物學系教授胡釗逸去年於英國醫學期刊發表的文章稱,全球最少逾50宗與針灸有關的化膿性細菌感染病例,大多可痊癒,但5%至10%會因傷口嚴重感染死亡。文章指,感染或因涉及皮膚消毒不當、針具未經消毒,使用了不潔的棉花球等。過去5年,在韓國及加拿大等地曾發生針灸引致分支桿菌感染爆發,而澳洲則有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感染的爆發。
許樹源說,應尋求已領註冊執照的中醫師或其他合資格醫護人員作針灸治療;留意現場衞生環境,特別是施針處是否清潔;進行針灸時,治療師的手部、針灸針以至患者的皮膚必須徹底消毒;注意即棄針具是否密封包裝,用後是否即時棄置。身體某些部份如眼球附近、肚臍、孕婦腹部等,都不宜針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