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農作物最大生產及出口國的美國,其農業部昨日發表報告,再度大幅調低全球糧食供應預測,但同時提高了需求估計,作為主要農作物的玉米及小麥供求差額,更不斷拉闊。加上聯合國糧食農業組織的食物價格指數上月升至歷史高位,令糧食危機再次成為焦點。
玉米小麥供不應求
這是美國農業部每月公佈的農作物報告,報告大幅調低美國大豆及玉米產量和庫存。玉米是美國第一大農作物,美國農業部預測,美國玉米產量為124.47億蒲式耳,比上月的預期低9300萬蒲式耳,與去年春季政府預測的創紀錄產量相比低7%。
而乙醇生產商可能會增加玉米的使用量,新興市場國家需求增加。政府預計美國的玉米儲備將在9月初跌至15年來的最低水平。
另外,農業部亦調低了阿根廷玉米和大豆的產量預期。阿根廷是玉米及大豆的重要出口國,該國在播種期間受到旱災影響,造成了頗大的衝擊。而澳洲連日暴雨引發嚴重水災,農業部亦將該國的小麥產量下調了2%,至2500萬噸。
去年年中,俄羅斯的旱災毀壞了國內大片麥田,由那時開始,農產品價格一直上揚,令人擔心食品供應將變得越來越緊張。不過,許多農產品價格仍低於08年的水平。但經濟學家認為,沒有迹象顯示糧食、家畜和棉花價格會在短期內大幅回落,意味糧食價格未來仍將繼續高居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