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方人物:智障生挑戰馬拉松 越跑越快樂

八方人物:智障生挑戰馬拉松 越跑越快樂

很多人喜歡用馬拉松比喻人生:一味衝刺是死路,惟有留前鬥後,以耐力戰勝疲乏,以意志克服困倦;儘管未必跑第一,但起碼能捱到終點,在衝線一刻展露無憾笑容。匡智張玉瓊晨輝學校的老師將帶領一班智障學生挑戰2月舉行的10公里渣打馬拉松賽事,希望他們寓跑步於學習,「呢個係一個起點,叫學生以後有追求突破嘅心」。

不想白費老師心機

韓國電影《我的馬拉松》中,男主角草原患有先天性自閉症,喜歡跑步、斑馬和朱古力,靠雙腿跑出失落已久的自信,用汗水換取無與倫比的快樂。現實中,輕度智障的李宇龍就讀中四,同樣患有自閉症,他說除了跑步,還喜歡打乒乓球及聽陳奕迅的歌。
宇龍的表達能力雖比其他小孩差,有時會問非所答,但談及跑步,他卻頭頭是道:「最初(跑長跑)都算辛苦,跑到最後冇乜爆炸力。」記者問他有否想過放棄跑步,他連忙說不:「做人梗係唔可以咁易放棄,唔係就白費佢(老師)心機喇!」他去年首次參加10公里馬拉松賽事,以54分鐘的成績勇奪復康組冠軍,成績比很多一般參加者好,他笑言跑步時心中會默念:「快啲、快啲、快啲!」越跑越起勁,越跑越快樂。
宇龍口中的老師,是鄭嘉豪。鄭Sir自去年帶領學生跑馬拉松,2月底出賽,早一年11月便開始訓練,每星期一次,按學生能力及特性調節其步速。他以宇龍為例,「自閉症小朋友比較自我,好勝心強,一開始就向前衝,所以要不斷提佢跑慢啲」。鄭Sir記得,去年選中宇龍參加比賽時,小子即問他第一名的衝線時間。宇龍聽後也承認,當初有想過摘冠,但秒錶上的數字讓他看清事實,明白突破自己便是成功。

從練習中悟出耐性

匡智張玉瓊晨輝學校今年將有12名師生出賽,其中鄭Sir及宇龍會再接再厲,有信心超越去年成績。就讀中六的魏明德是校內的「男飛人」,拿手好戲是100米短跑,最快紀錄為11秒08。他去年尾才加入長跑訓練,直言對此興趣不大,「時間好難摸索,跑完好攰又暈暈哋,不過老師揀中就試吓」。話雖如此,他一樣投入練習,更從中悟出從前沒有的耐性,「以前(功課)唔識就唔做,家唔識都會試吓」,踏出學習的第一步。
鄭Sir表示,專為智障學童而設的學界田徑賽事中,賽程最長不過800米,故馬拉松對他們來說是一項壯舉。他希望透過比賽增長學生見聞,助他們融入社區,而長跑磨練出來的毅力及耐性,更是畢生受用。
記者 王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