貸評山下:美國樓市死症 - 黃元山

貸評山下:美國樓市死症 - 黃元山

美國經濟其中一個最大的隱憂,亦即泡沫爆破的源頭,正是美國樓市。從以往的經驗,樓市泡沫爆破後,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復蘇。根據聯儲局的資料,由2007年美國樓市泡沫爆破至今,美國家庭的凈資產已經減少了11萬億美元;而且,雖然美國樓市價格已經下跌了30%,但比起歷史平均趨勢,仍然高出20%。
不過,由於一系列的救市政策(例如首次置業稅務優惠、延遲收回斷供樓盤等),影響了美國樓市的後市「能見度」。樓市泡沫爆破對銀行的衝擊,至今仍未完全浮現:

供求失衡債彈未拆

第一,美國樓價仍有很大的下跌壓力。由於需求疲弱,供應本身已太多,加上斷供回收的「銀主盤」(即所謂的「影子庫存」),進一步加深供求失衡的情況。
第二,是歷史遺留的問題。不少持有MBS(房貸抵押債券)的投資者,對原來售賣這些MBS給他們的銀行提出訴訟,原因是因為銀行售賣MBS的時候,通常都會附帶一些保證(RepresentationsandWarranties),比如說這些抵押品(也即是房貸)的基本質量。銀行有這樣的承擔,是因為他們是負責這些房貸的審批和發放(Originations)。
樓市泡沫爆破後,一些銀行以為是高質素的房貸也難逃一劫,打包賣給投資者不久以後,便立即出現問題,違背了銀行對MBS投資者的保證,於是,投資者便可以有充足的法律理據,進行法律的追究。銀行被迫買回(Repurchase)一些已經打包賣掉的房貸,是一些大型銀行如美國銀行和摩根大通的隱憂。他們所面對的投資者,也是有財有勢的機構投資者,如債券大王格羅斯管理的PIMCO,絕對有能力跟他們鬥智鬥力,所以,鹿死誰手仍然是未知之數。最近,美國銀行就因此被迫跟兩房作出賠償和解。
第三,商業房貸仍然是一個隱藏的「債彈」。雖然商業房貸的總量和損失會比住宅房貸少,但商業房貸欠債問題只是被拖延了,穆迪相信至少還有一半的損失尚未解決。
美國樓市問題,凸顯了聯儲局的困境──銀紙印得越多,美國距離通脹和加息的日子便越近。不過,由於印銀紙並不能解決美國的樓市問題,一旦加息,美國樓市只會雪上加霜,進一步拖累美國經濟。
黃元山
中大全球政經碩士課程兼任講師
mailto:[email protected]
本欄逢周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