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提過,紛美包裝(468)生產的「泉林包」有機會可以抗通脹。其實做基本分析,往往要由市場結構入手。
現時全球盒裝包裝市場,龍頭大哥為利樂集團(TetraPak)。據行內人稱,利樂的營運模式有點像墨水打印機,即打印機便宜,但補充墨水就相對昂貴。利樂也類似,包裝機器相對便宜,包裝紙則較貴,盒裝包裝平均約6角(人民幣.下同)。
紛美生產的包裝紙,就等於打印機的代用墨,其代用紙能用於利樂的機器上,可將成本由每盒6角降至約2角。即使食品價升,也可因包裝較便宜而控制最終售價,所以具抗通脹作用。
利樂打壓料難成事
市場普遍認為紛美有兩大風險,一是利樂降價逼紛美出局;二是利樂興訟於內地告紛美。細想之下其實不太可能,因為利樂在內地的市佔率約七成,紛美則僅約9%。如利樂降價,影響的是七成市佔率,搶到紛美的市佔率微不足道,殺雞用牛刀冇乜着數。
第二點表面看是紛美借利樂包裝機器「過橋」,當然有機會被控告。但心水清的讀者應記得中國於2008年開始執行「反壟斷法」,當年可樂收購滙源果汁(1886)都被擊退,市場份額佔七成的外資食品包裝公司,若在中國對市佔率不足一成的民企興訟,結果不問可知。強如谷歌(Google)對百度、微軟對內地開發商之訴訟,收場如何看官心照。如果利樂還想在中國做生意,相信只好啞忍。
假如行業結構和推論正確的話,紛美之預期市佔率擴張兼擴產,差不多肯定是「食硬」兼可能有國策驚喜。傳聞紛美開始幫一些食品製造商修理利樂的包裝機器,相信終有一天,紛美可能繞過所有Patent,研發自家的包裝機,在內地打破外資的壟斷。去年上市,可能是一個故事的開始。
(周二提及的屋型盒裝包裝紙,實為磚型盒裝包裝紙,特此修正)
筆者相關人士持有紛美包裝
陳建良
寶來證券(香港)資產管理部投資管理董事
本欄逢周二、四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