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專注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孩子,一般給人的錯覺是「口水多多、冇時停」,又「坐唔定」,更甚的是被認為是無禮貌。家長應該怎樣做?
首先,家長必須學習接納孩子「多嘢講、冇時停」等症狀,而不是高壓及極權地要求孩子不要再這樣做,因為希望ADHD症狀忽然從孩子身上消失是不可能的事。家長與其要求孩子不要在公眾場合「說話多多」,倒不如想一想,若不容許孩子說話,他可以做甚麼?其實家長可隨時帶備玩具或圖書,讓孩子可以有說話以外的選擇。
避免說教引發無謂爭拗
要ADHD孩子在公眾場合守規矩,最佳方法就是教導孩子思考行為的後果。家長應跟孩子訂立分明的獎與罰,與孩子約法三章,若他守規矩,回家後便會得到即時的獎勵,例如去遊樂場玩一會兒,或選擇他喜愛的食物;若不遵守規則,則會受到懲罰。
家長面對ADHD孩子一些過激行為,或許會容易發怒,這時家長宜「停一停、想一想」,暫時離開孩子一會以平復情緒,冷靜思考較理想的處理方法。此外,若孩子犯了原先定下的規則,家長應避免長篇大論及說教式的教導一番,而是清楚地給予孩子指引,說明「應做甚麼」及「不做甚麼的後果」,以避免因跟孩子說教,而引發無謂的爭執及導致情緒爆發,影響雙方感情。
撰文:協康會青葱計劃總經理梁敏儀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隔周四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