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字當頭:身在福中 - 利世民

利字當頭:身在福中 - 利世民

「人家歐洲,福利不知多好!大肚婆有一年有薪產假,老公侍產又有假期,又有失業援助,又有全民退休,又有罷工權,又有……」當年拿大學貸款在暑假去歐洲「體驗生活」的八十後如是說。
香港真的很少福利嗎?這個地方有近半的家庭住在公屋或政府資助的房屋,中、小學近乎完全免費,公共醫療也只不過收象徵性的收費,大學本科全部有公帑在背後補貼……平情而論,香港的福利不算少。

讓港幣升值 可解決通脹

當然,其中更有不少資源錯配,有些錢根本就是枉花。就以政府搞的關愛基金為例,吸乾公益金善款,至今仍未有計劃怎樣去用這筆慷納稅人之慨的錢。幾天前,好像吹風的報道說,關愛基金會用來資助本地大學生去遊學。甚麼?遊學?晉惠帝那句「何不食肉糜」已經過時,日後的潮語,要改成「失學失業,通脹急迫,旅行散心」。
香港不但可以維持低稅率,甚至連年盈餘,實屬發達經濟體中的異數。現在唯一的缺陷,是聯繫滙率帶來的通脹。
當年,港幣掛鈎的是個相信維持購買力的美元和聯儲局;今天,卻是伯南克的量化寬鬆。質量都變,香港經濟又怎會不顛簸?
道理上,特區零負債,資產厚,更有結構性盈餘,港元作為一隻完全自由浮動的貨幣,一定勝過歐元,堅過美金。港幣要是可以自然升值,當下的通脹問題也立即解決。如果要找一個善用儲備的方法,我會支持讓港元豁出去;這不但是最公平,受惠人數最多,也一定勝過政客呼天搶地攤大手板要的小恩小惠。世界上,沒有幾個地方可以像香港低稅率,高福利。可惜,我們也沒有真正做事的人。明明是沒有用的閒事,只要不揹鑊,個個都一窩蜂去做。有用的方法,他們反而無端恐慌。所以說,憂患生於安逸,一點都不差。

利世民
http://hkliberty.wordpres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