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戰理論:友邦淡勢短期難扭轉 - 沈振盈

實戰理論:友邦淡勢短期難扭轉 - 沈振盈

早前替友邦保險(1299)做了一個投資講座,離場時有一位友邦的經紀向筆者說道,未聽當日的講座前,對筆者頗為反感,皆因筆者一直看淡友邦的股價前景。
原來筆者對友邦的評論,除了令她心裏不舒服之外,最重要的影響竟然是令到她在推銷保單之時,被客戶用筆者的看淡來作為擋箭牌。
在股市中作出看淡的評論,實非很多評論員夠膽做的,皆因持貨的投資者,通常會因為你的看淡而產生敵意。萬一股價真的下跌,就會將責任推在你看淡評論所致。
記得在2007年的牛三尾聲,筆者一直看淡港交所(388),當時正股處於230元水平,筆者下望170元,到了跌穿200元大關,筆者再下望140元,結果收到一封投訴信,竟將筆者當作為市場大戶,直斥心懷不軌兼語帶恐嚇。結果如何?最終港交所跌至60元以下,大行亦齊齊唱淡。

持股分散難炒起

投資分析絕對不是看眼前一刻,亦萬萬不可將股價的升跌等同於公司的業績前景。一個好的分析員,最重要是有前瞻性的分析能力,亦要懂得分辨股價的升跌,與實質的「價值」及前景有否背馳。至於短期的股價升跌,應以技術性的分析為主。
看淡友邦,並非因為該公司有問題,主要是從技術因素去分析。這般大型的集資,包銷商需要動用的資金龐大,特別是維持股價在上市初期之表現,到了完成責任之後,自然出現沽壓。
上市初期之升,已見悉心部署,未上市就列入MSCI指數,迫指數基金接貨,一個月後,八大行齊齊唱好,當日已成為最後的沽貨機會。現時股份已散通街,有排都炒唔起。
至於基本因素方面,現時基金對此等國際金融股始終有戒心,持貨比重一定降低,故此股價難升。而且,筆者對環球債券市場一直有所憂慮,故此一直建議避開手持債券投資較大的國際保險股。
沈振盈
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