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聯辦外常有示威 竟指人流少李少光堅拒拆「政治花槽」

中聯辦外常有示威 竟指人流少
李少光堅拒拆「政治花槽」

【本報訊】支聯會成員衝入中聯辦示威,上月獲判無罪,顯示中聯辦是公眾地方,民主黨立法會議員要求當局拆走中聯辦外為阻礙示威而加建的「政治花槽」,還市民示威空間。但保安局長李少光表示,政府計劃就支聯會被判無罪提出上訴,而中聯辦外的行人路闊度符合標準,拒拆花槽。
支聯會6名成員09年聖誕衝入中聯辦示威,爭取釋放劉曉波,被控非法集結罪;裁判官上月指未能確定中聯辦屬私人地方,判6人無罪。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甘乃威昨在立法會提問時指出,法院的判決顯示中聯辦是公眾地方,當局卻在02年在中聯辦外加建花槽,令行人路收窄至只有3米,不符合《運輸策劃及設計手冊》內的規劃署標準,即市區高密度住宅行人路要闊3.5米。
甘乃威指當局應拆走花槽,還市民向中央表達意見的空間。
李少光表示,政府正向法院申請索取判決理據的呈述,可能會提出上訴,所以不便評論中聯辦是否公眾地方。至於中聯辦外的花槽,是02年時為改善附近道路而加建的美化工程,工程完成後,該段行人路闊度收窄至3米,與前後相連的行人路一致,綠化很受該區居民歡迎,至今無人投訴,故無計劃拆走花槽。

路窄難和平示威

李少光否認行人路不合標準,他引用《運輸策劃及設計手冊》內運輸署的規定指,如流量在每分鐘60人以下,行人路只需最少闊2米,而運輸署的資料顯示,中聯辦外行人路於早上最繁忙時段,平均每分鐘實際行人流量只有8人,所以闊度已高於標準。
李少光表示,花槽02年已存在,但示威者與警方激烈衝突是在過去一年才開始,顯示衝突與道路闊窄完全無關。
民主黨的張文光議員指出,中聯辦外是一條「政治盲腸」,3米的行人路上要容納一排警員、兩排鐵馬、一排示威者及一排採訪記者,「根本冇和平嘅方法可以企到」。

中聯辦外的花槽令行人路變窄,影響示威秩序。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