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心直說:內險如何化險為夷 - 胡孟青

青心直說:內險如何化險為夷 - 胡孟青

保監會主席吳定富早前在保險業情況通報會上說,過去5年中國保險業保費收入年均增長達24.2%,保險機構共實現投資收益7201.2億元,年均投資收益率超過6%,內地共有146家保險公司,較05年增加53家,外資壽險及產險公司市佔率分別只有5%及1%。明顯反映,雖然中國加入世貿後保險業開放,外資保險公司在內地未具先天優勢,仍未可成氣候。
而內地居民儲蓄率仍在37%,堪稱全球之冠;保守估算,2011年中國經濟增長仍基本上可達8.5%,與印度叮噹馬頭;人均年壽險保費支出只有700元人民幣,與全球壽險滲透率第二高之國家英國,人均年壽險保費支出3500美元仍有很大距離。

加息可抵銷部份負面因素

根據上述種種數據,反映內險股走勢無理由持續如此落後,只是上周滙證乘勢出報告所論理據,又真不可掉以輕心。滙證把中國人壽(2628)的投資評級降至「中性」,並指出國壽十分依賴銀行作分銷,所以最受中銀監新例影響;滙證同時把中國太平(966)的投資評級降至「中性」,主要原因是調低對公司新業務價值的預測,該行估計中國太平新業務於未來15年複合年增長率約為9.2%,續低於過往的10.2%。
事實上,內地保險企業正面對相同問題。以保險產品為例,屬投資類保險產品的變額年金險(Variableannuity)將被限制至僅被一家本土保險公司泰康人壽及7家中外合資企業發售。另中銀監亦表明,會限制保險公司銷售高利潤保險產品。而保監會又將討論引入基本的風險資本金制度,令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充足比率受到考驗;再者,取消傳統保險產品的預定利率上限,將產生負面心理影響。最後,稍後連串的保險公司上市活動,技術上亦對現時的保險上市公司帶來不明朗因素。基於上述因素,滙證對中資保險股仍然審慎。唯一化危為機之變數,就係除非人行突如其來加息,或者能抵銷部份困擾中資保險股的負面因素。

胡孟青
作者為獨立股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