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香港地產商的威水史,譽滿全球。國際權威顧問機構最新報告指出,本港地產發展商勢力強大,不僅能左右政府政策,甚至可以自行施政。當中外駐港的公司都要為大業主打工,連中產階級置業也漸有困難,高樓價的爭論勢必在今年加深,隨時引發成重大政治事件。 記者:蔡元貴
昨日發表的政經風險顧問《亞洲情報-展望及警告2011》報告,提及香港的地產霸權問題。報告指出,香港業權人以寄生方式取得盈利,已是困擾香港多年的弊端。香港地產商勢力大得足以左右政府施政,甚至能夠透過寡頭壟斷,自行制訂政策。這種情況會產生社會問題,也減弱了北京選擇香港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機會。
樓價可變政治大事件
報告指出,主宰未來香港經濟的,不再是90年代以前的勞工密集企業,未來香港只有小部份高薪打工仔可以應付昂貴的住屋。如果樓價再被推高,將來可能連中產階級也不能負擔住屋成本,勢必演變成一項重大爭議。
香港是中國大陸的業務基地,但報告認為,將來可能會有一天,中國及海外駐港的專業公司及銀行都發現香港的營運成本太高,高到他們所賺得到的盈利,都進貢給寫字樓及住屋的大地主。因此香港若要繼續發展,關鍵是如何控制租金成本。
政經風險顧問最後警告,成本問題,特別是樓價,很可能在今年內惹來更多爭拗,甚至演變成重大政治事件。
1976年成立的政經風險顧問,總部設於香港。該公司的報告深受官方及商界重視,香港政府也常引用有利自己的分析內容。
立法會經濟發展事務委員會副主席湯家驊說,大致同意報告的分析。他指香港地產商的勢力,對政府施政一直發揮有形及無形的影響。有形的例子包括最近李嘉誠大宅的短期租約問題,無形影響則出現於過去一些政府政策,都有害怕得罪地產商的情況。
湯家驊說:「改變地產商坐大嘅方法,就係普選。地產商喺特首選委會裏面嘅影響力相當大,好難期望選委會選出來嘅特首會面向市民。」獅子山學會行政總監王弼則認為,報告指出的問題,在很多地方都存在:「香港地產商的確係全世界賺錢最多嘅,但咁係因為地產商聯手操控?定係香港人利用土地嘅效率特別高呢?」本報分別查詢過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運輸及房屋局、發展局,全都沒有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