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交所(388)去年8月底,就推出場內買賣人民幣不交收遠期合約(NDF),與有興趣擔任市場莊家的銀行,進行接觸及發出產品樣本,消息透露,鑑於莊家牽涉大量報價資料傳送,需自行編寫軟件與交易所系統接連操作,過程較為複雜,個別銀行仍在處理中,故合約面世時間,由原本計劃的去年底,推遲約兩個月至今年約2月底。
記者:劉美儀、高淑嫻
市場估計,農曆年後銀行或進行系統測試,對產品能於今年首季正式面世,業界仍具信心。據悉,3間發鈔行均已向港交所,表達了擔任莊家的興趣,料最終擔任的機會極高,另有一間德資行,亦曾於去年底表達相關意願,惟未知進程如何。
三發鈔行有意任莊家
消息指場內推出人民幣NDF,最重要是解決透過甚麼模式,將連繫即市波動計算的期貨價格,傳送至與交易所接連的系統上,最簡單做法是租賃港交所提供的ATS機,裝置銀行系統上,將資料傳送至交易所平台。
不過,問題癥結是傳送方式,需要人手逐個價格輸入系統,對於一般用家尚可應付,但要保持兩邊開價的莊家,若市況大幅及快速波動時,將無法運作。消息指,對於有意擔任莊家的銀行,必須自行開發能因應現貨價及息差變動,自動調整計算期貨合約的報價傳送軟件,並與港交所系統接連。由於過程頗繁複,故個別銀行尚在處理中,相信進展問題不大。
滙豐銀行香港區總裁馬凱博表示,該行願意積極參與將推出的人民幣期貨合約,滙豐亦擁有成熟的系統,具備成為有關合約莊家的條件。
渣打銀行(香港)東北亞區定息收入交易部董事總經理馮思果稱,該行積極爭取成為交易所人民幣NDF莊家的一員,亦希望藉此參與能支持市場增長發展,至於有關合約具體推出時間,要視乎監管當局的決定,他個人估計,首季度面世存在一定機會。
涉追孖展 衍生產品慎推
港交所交易科主管戴志堅表示,港交所亦有研究其他人民幣衍生產品的可能性,目前在港的人民幣數額始終有限,衍生產品涉及追收孖展,假若投資者手上沒有足夠人民幣,被追收孖展時無法交出人民幣,即使有錢都可能要被斬倉,故此,港交所在推出人民幣衍生產品時要審慎研究。
透過場外交易方式進行的人民幣NDF,在銀行間市場一直保持活躍,有業內人士指,交易所平台具透明度及結算操作簡便,但合約靈活度則不及場外產品富彈性。
港交所人民幣期貨概要
‧每張合約價值為100萬元人民幣
‧分兩個系列,分別以美元及港元計價
‧美元合約最低價格波幅為0.00001,港元合約為0.0001
‧合約期限包括即月及其後連續12個月
‧交收日為合約月份的第三個星期三;最後交易日為交收日前兩天
‧交易時間為每個交易日上午8:30至下午5:00,合約最後交易日為上午8:30至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