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央去年落實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框架後,相關產業的具體政策一直只聞樓梯響,但市場流傳措施在「兩會」期間密集發佈,冀透過中央政策填補產業的不足,將新興產業轉化成支柱產業,當中確定電動車為汽車產業轉型的重要戰略方向,並為換電、充電及充電機訂立標準,以解決電動車發展最大障礙。 記者:陳韻妍
內地《中國證券報》報道,中央對新能源汽車、生物、新材料及高端裝備製造等各產業的支持力度及方向各異,其中《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可望最快出台,為未來十年新能源汽車的技術研發、產業佈局、保障措施等定下網領,中央將撥款千億元人民幣支持。
十年撥千億發展
中央已選定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及純電動汽車產業,作為汽車產業轉型的重要戰略方向,亦加快研發燃料電池汽車技術,冀達至2020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全球第一的目標,而在「十二.五」期間,電動車由小試點開始,逐步擴至全國推廣。清華大學汽車研究所所長陳全世透露,中央正評審充電及換電池的通行協議,大概有三個標準,分別是換電、充電及充電機的標準。
生物產業分開生物醫藥、生物農藥及海洋生物等,當中生物醫藥「十二.五」規劃重點放在「轉型」及「升級」上,而非發展速度,並確定主要發展包括基因藥物、蛋白藥物、治療性疫曲等門檻較高但增長空間較大的範疇。
中央在「十二.五」規劃建議中提出,要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具體包括改造提升製造業,因此滿足高技術產業發展所需要的關鍵材料、有助產業轉型升級產品種類的材料,將成為新材料產業的推動核心。
考慮推懲罰性措施
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上周在全國能源工作會議中,明確指要將太陽能培養成新能源支柱產業,加強行業規劃及管理,解決光伏發電成本高及轉化效率低的問題,故發展並網發電及確定上網電價將是新能源產業發展中首要解決的問題。
據了解,「十二.五」新能源政策不再以單靠政府補貼來推動發展,強制性及懲罰性措施也會被納入政策考慮範疇,以實現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15%的目標。
「十二.五」振興新興產業措施
產業:新能源汽車
措施:中央撥款千億元人民幣,實現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及純電動車產業化,協議充電、換電及充電基項目的標準
產業:生物
措施:中央及地方政府投入逾400億元人民幣支持生物醫藥產業,重點在「轉型」及「升級」,選定基因藥物等門檻較高但增長空間較大的範疇
產業:新能源
措施:着力解決上網電價及電網接入的問題,不再單靠政府補貼推動行業發展,強制性及懲罰性措施亦納入考慮之列
產業:新材料
措施:部份品種可能單獨出台,滿足高技術產業發展所需的關鍵材料及助產業轉型升級的材料估計獲大力支持
產業:高端裝備製造
措施:飛機項目研發費用600億元人民幣,海洋工程裝備投資額超過2500億元人民幣
產業:節能環保
措施:除繼續享有稅收優惠,中央的環保投資將較過去五年增加121%至3.1萬億元人民幣
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
措施:電信行業總投資規模預算2萬億元,當中80%用於寬帶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