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產革命烈士 110年墓碑無名無姓楊衢雲後人求墓地列古蹟

港產革命烈士 110年墓碑無名無姓
楊衢雲後人求墓地列古蹟

【本報訊】一場辛亥革命推翻滿清政府,後世歌頌孫中山,卻忘記有個港產革命先驅,他為辛亥革命打下基石,不幸在上環住所遇刺身亡,至今仍安葬在跑馬地墳場一個無名碑下。昨日是他捐軀110周年,其後人再次向港府提出將墓地列作古蹟,給這名革命先烈一個有名有姓的碑誌─「興中會首任會長楊衢雲之墓」。 記者:王家文

沿跑馬地墳場入口石級而上,有一個110年來都沒有名字,只刻有編號「6384」的墓地。墓碑四面刻有青天白日圖案,碑上則豎立折斷圓柱,象徵逝者死於非命。約30名福建同鄉和宗親昨早在墓地放滿花牌,鞠躬悼念。下葬在這個無名碑的,正是1901年遭滿清政府刺殺的革命烈士楊衢雲。

10年前提訴求無回音

香港人對楊衢雲三字應該不會陌生,他是電影《十月圍城》中張學友飾演的興中會首任會長,開場數分鐘即遭暗殺。其後人堂姪楊興安承認,該電影讓更多港人認識這位革命先驅,昨日到墓地拜祭,他感謝各宗親同鄉對先烈的敬意,但除了香港政府。
早於10年前楊衢雲百年祭,楊興安已去信政府提出把墓地列為古蹟,並在旁加上石碑和銅牌,寫上「興中會首任會長楊衢雲之墓」,惟當時僅獲特首辦回覆收到信件,沒有任何跟進,其他部門也無回音。
數年前他曾與灣仔區議會開會,古蹟辦派代表聽取其訴求後,依然沒有下文。

楊興安去信政府要求將楊衢雲墓地列為古蹟,惟一直不獲回覆。

百年僅以編號作記認

楊興安說,其堂伯父是本土革命烈士,由創立革命組織輔仁文社,與孫中山合併成興中會,甚至遭滿清政府刺殺,史迹均在香港發生,「係香港嘅文化遺產,代表香港精神」。他說堂伯父遇刺後,興中會擔心禍及後人,故墓碑僅以編號「6384」作記認。
楊興安前日再去信古蹟辦,要求把楊衢雲墓地列作古蹟,盼獲保護和宣揚。他坦承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若錯過了時機便難再實現。特首辦表示已將信件轉交發展局跟進;局方則稱,古物諮詢委員會已將墳場納入新增歷史建築候選名單,稍後會評估是否合資格。

楊衢雲小檔案

-家庭背景-
福建廈門人,1861年廣東東莞出生,隨父來港入讀香港聖保羅書院
育有三女一子,其子早年逝世,三女其後分別定居大陸和澳門

-革命生涯-
1890年於上環百子里創立輔仁文社,出任社長,主張推翻滿清政府
1894年11月與孫中山創辦的興中會合併,獲選為會長
1895年10月首次發動在廣州起義,出任香港總指揮,事敗被清政府通緝,流亡海外
1900年1月辭去興中會會長;同年發動惠州起義,事敗返港教英語維生
1901年1月10日於中環結志街52號2樓寓所遭暗殺,翌日不治,終年40歲

資料來源:楊興安、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