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幾天,《金融時報》頭版有報道指,印尼政府考慮鼓勵國民自家種植辣椒,減少食品入口價不斷飆升。它用的方法是在國內多種辣椒,以及鼓勵國民自己在家裏種植,無論怎樣,均可以減少對入口的依賴。
有分析員說此方法新穎,其實自己動手(DIY)這方法,我在很久以前也曾提倡,只是在個人的層面,想不到在量化寬鬆下,食品及原材料價格大漲,此方法在國家層面也可應用。
在通脹時代,沒有高薪的一群,除了默默地承受,還可以DIY,上述印尼政府考慮用的方法,你也可以。我不是叫你去種辣椒,而是在可能的範圍內,以己力去減少以現金購買服務與產品。
自己弄餐也可抗通脹
舉例說,自己走路或踏單車去代替乘坐巴士與港鐵,在解決安全與時間的問題後,此方法是可行的。要大部份香港人多走5分鐘,可能已埋怨路程遠,或害怕會氣絕身亡。
我經常由紅磡走到土瓜灣,或由太和走到大埔墟,在秋冬時日甚為舒適,主要不是省錢,而是當做運動。
自己弄早餐、午餐或晚餐,也可以對抗通脹,同樣道理,自己美容或剪髮,也可以保存現金。我認識會自己剪髮的朋友,若時間不許可,你惟有付款找人代勞。
自己種植不是不可以,條件是你居住的地方有空間,例如天台、花槽之類。當看到自己收成士多啤梨時,那種心情是筆墨難以形容的。香港寸金尺土,不可能利用種植自給自足,但有此習慣總比沒有為佳。
朋友在空餘時間會做麪包,當大量購買物料以備多次製造,成本會比在麪包店購買為低,而且更健康。另一方面,書中自有黃金屋,多看書,多與人討論,可以省回不少學費。學生們可以組織學習小組討論,效果不好時才考慮補習。
李兆波
中大酒店及旅遊管理學院會計與財務高級導師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