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嚐百草,死於斷腸草」。說到毒物,斷腸草三個字可說無人不識,不過草能殺人,亦能救人,除了小說內中了情花毒的神鵰大俠楊過外,斷腸草原來還有抗癌作用。香港大學化學系講座教授楊丹,花近17年時間研究其中一種斷腸草的分子排列結構,再利用化學物質合成類似的活性物質,近日成功排列出接近沒有毒性又能抗癌的超級成份,十年後料可製成抗癌藥物。回望17年資源短缺的科研苦路,楊丹坦言,能發現對人類有益的成果,「是石子路上挖到一塊金子」。
獲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楊丹昨於北京獲頒第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是本港首位獲此殊榮的女科學家。獎項由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等共同設立,每年評選一次,評選範圍包括內地、香港及澳門,以表揚在科學領域取得重大創新科技成果的女性青年科學家。楊於163人中脫穎而出,成為十名獲獎者之一。
楊丹是四川人,爺爺是中醫師,對中藥略知一二,中學開始對化學科感興趣,85年於復旦大學化學系本科畢業,曾於哈佛、普林斯頓等世界級學府做研究。93年隨夫陶志剛來港,丈夫任職科技大學,她於港大任職,一做17年,主力研究高分子及聚合物技術,後再投入於中藥雷公藤研究。
古時人們把服後對腸胃產生強烈中毒反應的十多種草藥統稱斷腸草,雷公藤正是其中之一,它在抗癌、抗炎及免疫抑制方面都很有功效,但40年來醫學界一直不清楚其藥效原理,由於其毒性可致器官損害甚至死亡,因此至今仍無法應用於抗癌藥上。
楊丹及其研究團隊最初從雷公藤根部提煉出有藥效的活性分子雷公藤甲素,但該分子仍含毒性,且產量稀少,集合全球所有雷公藤也只能煉出5公斤左右的份量,團隊於是改以新的化學合成手法,利用其他化學物排列出與雷公藤甲素相似的多環結構,再對其進行修飾和改造,終研究出具有單一活性,能避免產生副作用的物質,新手法更可應用於其他藥物合成作用上。
希望政府願意投入資源
十多年埋頭研究,從150多種合成物中找出抗癌「Theone」,最大阻力是資源問題,「當你十年沒有發表一篇論文,壓力便來。政府是有資助,但不多,07年我要四出找公司投資,跑了大大小小十多間,最終才找到公司願意投放900萬元」。整個研究至今花了最少1,500萬元,她曾向研究資助局申請兩百萬,結果僅批32萬元。「要找後期資助不難,因為藥廠們知道有成果,都會願意給錢,如果香港政府願意投入資源於前期研究,要發展成藥務創新基地真的不難。」
研究路漫長,一步一腳印,去年才發現新天地,團隊一直承受壓力。楊丹慶幸,有三個女兒作她的心靈避難所,10小時工作後跟小孩子讀讀書,爬爬山,吐口烏氣又再重新上路。「做研究本來就是耐心考驗。」她說。記者夏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