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管局:不要亂估熱錢規模

外管局:不要亂估熱錢規模

【本報訊】央視去年以專題報道指有10萬億元熱錢囤港,一眾本港財金官員群起反駁報道不確。本港成為熱錢基地的說法擾攘多時,中國外管局綜合司司長劉薇開腔指,不宜盲目高估和誇大「熱錢」規模。劉薇說法間接還本港一個清白。
劉薇接受《新世紀》周刊訪問時稱,未發現熱錢有組織、大規模跨境流入中國,但將對「熱錢」等違規資金流入保持高壓打擊態勢,並運用滙率、利率等價格機制進行合理引導,避免為其提供持續套利投機空間。

用兩率壓套利活動

她承認自去年以來,中國的外滙淨流入壓力有所加大,主要原因是發達國家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新興市場國家因此普遍面臨滙率升值和資本衝擊壓力,而市場主體外滙結滙意願增強,當然也不排除套利資金,利用各種合法管道或工具的滲透式流入。
劉薇表示,2010年以來中國跨境資本流入大多具有真實的貿易和投資背景,不排除有境外「熱錢」流入套利,但這不是主流;她又指,跨境資金大量流入,將為中國帶來諸多不利影響,如引發通貨膨脹壓力和資產價格泡沫,加大貨幣政策操作及外滙儲備經營管理壓力等。

將降低QDII門檻

對於防範和打擊「熱錢」,劉薇稱,外管局將繼續堅持在大力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的同時,加強對資金流動的監測預警,採取措施抑制跨境資金套利活動,防範「熱錢」大進大出產生破壞性作用,衝擊境內資產價格;又會對「熱錢」等違規資金流入保持高壓打擊態勢,繼續開展針對「熱錢」流入的專項檢查。
此外,中國將改進外滙監管方式,完善跨境資金流入管理。完善銀行短期外債管理,加強銀行表外融資監管;並推動境內資本市場開放和資本流出。鼓勵有實力的企業開展跨國經營,允許更多類型的機構從事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業務,有選擇、有重點地推動資本專案可兌換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