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穿膀胱雖然屬剖腹生產的已知風險,但有婦產科醫生表示,這情況並不常見,風險率只有0.1%至0.5%,但曾接受腹腔手術的婦女,刺穿風險會增加,令手術難度提升,醫生要特別注意。病人權益組織批評,東區醫院的醫護人員在幾個醫療程序接連出錯,病人所受的身心打擊非常大,醫護若缺乏溝通技巧,不懂得安撫病人,自然令病人的不滿情緒升溫。
婦產科專科醫生靳嘉仁表示,剖腹生產手術因開刀位置較低,刺穿膀胱的風險為0.1%至0.5%,屬已知風險。倘手術緊急,由於產婦的子宮已因臨盆而腫大,更貼近膀胱,膀胱被刺穿的風險會增加;曾於腹腔施手術的產婦,則因膀胱及子宮之間黏連,增加手術難度,膀胱亦較易被刺穿。
他說,女士若在手術期間被刺穿膀胱,膀胱的疤痕會令其容量減少或敏感度增加,日後會尿頻,要待疤痕消失才改善。
社區組織協會病人權益幹事彭鴻昌表示,政府一直沒有增加公立醫院的資源,令人才流失問題惡化,服務質素自然受影響,「家好似陰乾緊醫管局,有質素嘅醫生、護士都走咗,服務點會好」。他說,以往一些資源較多的老牌公立醫院,如瑪麗醫院較少有醫療事故,但近年也有增加趨勢。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