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日放題1:水銀阿一藍鰭吞拿 害孕婦生低B

是日放題1:
水銀阿一藍鰭吞拿 害孕婦生低B

有否想過自己為了數秒鐘的口腹之慾,而變成令人家種族滅絕的殺人兇手?我說的「殺人」,並不是真正殺人,而是捕殺瀕臨絕種的藍鰭吞拿魚!過度捕撈已令藍鰭吞拿魚逐漸步恐龍後塵,況且藍鰭吞拿魚既高脂又含水銀,吃了除易肥外,分分鐘更會中水銀毒!

記者:陳珮娟
攝影:陳珮娟、世界自然基金會

40年數量減九成

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的環境保護主任(海洋)杜偉倫博士解釋,藍鰭吞拿魚可分為3個不同品種:南方藍鰭吞拿魚(出沒於南半球海域)、北方藍鰭吞拿魚(大西洋與地中海)及太平洋藍鰭吞拿魚(印度太平洋),前兩者的成熟期長達8-14年,後者也要3-5年。由於牠們的生活特徵都是以群聚方式來進行繁殖及餵飼幼魚,於是大大提高集體墮網機會。據資料顯示,自1970年起,北方及南方藍鰭吞拿魚的數量分別已減少了九成及八成半,情況相當嚴重!故此這兩種吞拿魚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即「極度瀕危」物種內。「魚的數量不能像樹木般逐棵逐棵計,只能從捕獲量去估計其數目,以2007年為例,科學家建議削減大西洋藍鰭吞拿魚的捕捉量配額至15,000噸(15,000噸可保持現有數目、10,000噸的話更佳),但國際保育大西洋吞拿魚委員會(ICCAT,InternationalCommissionfortheConservationofAtlanticTunas)卻將捕捉額定在29,500噸,最後埋單,當年的捕捉額竟達60,000噸,遠遠超出限額,可見濫捕的情況非常嚴重!」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的環境保護主任(海洋)杜偉倫博士

■捕獵者連藍鰭吞拿魚BB也不放過,據資料顯示,藍鰭吞拿魚BB的捕獲量竟達七成!

■因喜歡群體活動,令藍鰭吞拿魚更易大批地被捕撈。

■日本不理環保組織呼籲,繼續摧毀藍鰭吞拿魚的族群。

■去年無綫為節目《魚躍在冬季》舉行拜神儀式,竟訂來藍鰭吞拿魚,令張智霖很尷尬。

其他瀕危海鮮

除了藍鰭吞拿魚面臨絕種外,以下的海鮮,我們也應避免進食。

鯊魚(全球)
九肚魚(南中國海)
牙帶(南中國海)
牛鰍(南中國海)
牛鯭(南中國海)
老鼠斑(東南亞)
西星斑(東南亞)
杉斑(東南亞)
東星斑(東南亞)
金獅魚(全球)
紅斑(中國,養殖)
紅蟹(南中國海)
海蝦(南中國海)
馬蹄蟹(南中國海)
雪花鱸魚(全球)
劍魚(全球)
墨魚(南中國海)
鮑魚(南非)
泥鮫(南中國海)
瀨尿蝦(南中國海)
蘇眉(東南亞)

7年內入口激增13倍

對於有日本食肆連續4年高調地競投被稱為「日本一」的藍鰭吞拿魚,杜偉倫強烈譴責,因為這種宣傳伎倆,變相將藍鰭吞拿魚介紹給大眾。「根據香港政府統計處的數據顯示,本港近年入口藍鰭吞拿的數目,由2004年的9噸,激增至自2007年起平均每年的120噸。以前,藍鰭吞拿魚在香港無人問津,但自從該集團開始競投後,便令港人認識到這被日人推崇備至的食物,說其間接加速藍鰭吞拿魚的滅亡也不過份。」況且,杜偉倫亦深信,若藍鰭吞拿真的絕種,對海洋生態也有影響,「藍鰭吞拿在食物鏈中屬最高的掠食者層,若藍鰭吞拿絕種了,曾經是牠們的食物的魚類,數目便會激增,因而會引發別的問題。」

■板長壽司店老闆鄭威濤,連續4年在日本以高價投得「日本一」藍鰭吞拿。

中毒四肢無力流口水

作為滅族兇手的人類,自然「有咁耐風流有咁耐折墮」,因為吞拿魚主要靠食小魚來維生,在大魚食細魚的情況下,水銀含量便如貴利收數般利叠利累積下來!當你享口腹之慾時,其實正在不斷把水銀食落肚!世衞建議人體每公斤體重每日不可攝取超過0.23ppm的水銀,孕婦及小孩進食魚類的水銀含量不可超過0.2ppm(香港食物內水銀的最高准許濃度為0.5ppm)。簡單計計,即是說一個重60kg的成年人,每日便不能吸收超過13.8ppm的水銀了。家庭醫生關嘉美亦指出,魚越大,就越毒。「若要環保,就不應食大魚啦!大魚或是年齡較大的魚,多年來在海洋中吸收了不少有害物質,食了有機會中水銀毒。水銀有3種,分別為金屬、有機及無機。在藍鰭吞拿魚身上的,屬有機水銀,此水銀能溶解在脂肪內,再被人體吸收,破壞中樞神經及腦部,影響肝、腎及其他器官功能。若中水銀毒,會令人有麻木的感覺,口齒不清、四肢無力、情緒低落、記憶力下降、容易受刺激。孕婦在懷孕時若然中水銀毒,嬰兒有機會出現低智商、言語有問題及過度活躍!至於若小朋友中水銀毒,除了中樞神經系統會受影響外,皮膚也會受影響,出現PinkDisease(粉紅病),患者會面紅、皮膚痕癢、出疹、手掌及腳掌甩皮、心跳加速、不停流口水及流汗、神經過敏等症狀。」

水銀毒引發疾病多

■中水銀毒會影響視力。

■孕婦若中水銀毒,會令嬰兒低智和過度活躍。

■小朋友若中水銀毒會引發PinkDisease。

有機水銀積聚人體

水銀可以分為有機、無機及金屬3種。我們常見在溫度計、探熱針內的那種水銀,是金屬水銀,若不小心誤服,可以經由身體排出。但在藍鰭吞拿魚內的水銀,屬有機水銀,是經過吞拿魚的新陳代謝轉化而來,並積聚在魚體內,若人食了,水銀便會由魚類轉移至人體內。

據本報於早前自行調查,10克藍鰭吞拿魚水銀含量1.3ppm

4片拖羅=2碗米粉

愛美女士追求食得健康,最重要是身形keep得fit,口中嚷着吃魚生,必不會肥!眾所周知,拖羅肥美豐腴,但糖衣背後卻是陷阱處處!浚健營養及健康顧問的資深營養師黃榮俊(John)解釋,原來每100克的藍鰭吞拿魚,便有4.9克脂肪,相等於1茶匙油份,吃2.5隻麻雀大小的藍鰭吞拿魚生,便等於吃下1碗米粉熱量,聽落認真誇張!最重要的是,吃魚生的,都不會吃一兩片便罷休,追加再追加後,不論如何細食的美女們,七八碟落肚永無甩拖,以1碟4-5片計,7-8碟,即吃下14-16碗米粉,非常駭人!此外,關嘉美醫生亦指出,雖然藍鰭吞拿魚所含的脂肪Omega3屬不錯的脂肪,但對心臟血管有毛病或膽固醇高人士,還是不吃為妙。

資深營養顧問黃榮俊

■多食高脂的吞拿魚會令人肥胖。

年輕一代 保育意識強

杜偉倫指,游說食肆停止售賣藍鰭吞拿魚實在有難度,尤其是對日本餐廳而言,故此當一直有出售藍鰭吞拿魚的逸東「智」酒店內的Yagura日式居酒屋,答應停止出售這瀕危絕種的魚類時,對他們可說是個鼓舞。逸東「智」酒店助理傳訊經理馬凱珊表示,酒店一向在可行的情況下都會減少對環境進行破壞,所以當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提出邀請時,便立即答應將藍鰭吞拿剔出menu;加上酒店本身以年輕客人為主,大家的保育意識甚強,對於酒店此舉亦甚表支持,所以事半功倍!況且,沒有藍鰭吞拿魚並不代表沒啥好食,例如秋刀魚,一樣可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Yagura日式居酒屋自去年3月起,開始停售藍鰭吞拿魚。

藍鰭吞拿魚營養成份(每100克計)

熱量:144千卡
蛋白質:23.33克
總脂肪:4.9克
飽和脂肪:1.257克
膽固醇:38毫克
鐵質:1.02毫克

水銀中毒後果嚴重
疾病

成人:中樞神經及腦部受破壞,影響肝、腎等器官,有麻木感覺,口齒不清,四肢無力,情緒低落,記憶力下降,易受刺激

小孩:中樞神經系統受影響,引發PinkDisease(粉紅病)至面紅、皮膚痕癢、出疹、手掌及腳掌甩皮、心跳加速、不停流口水及流汗、神經過敏等症狀

懷孕中嬰兒:低智商,言語有問題,過度活躍

人人SayNo

喜歡吃藍鰭吞拿的,更應站出來(說不)。

饞嘴不是藉口,拿出良心,向地球負責。

密食當三番,咁「勿食」,就會「翻生」!

拯救藍鰭吞拿,刻不容緩!

不要因我們的口腹之慾,使藍鰭吞拿魚絕種。

不要等失去了,才懂珍惜。

Q&A 港人食海鮮 全球第3
Q:記者 A:杜偉倫博士

Q1:可否食用來自養殖場的藍鰭吞拿呢?

A:要視乎魚苗是否從野外捕捉回來,否則都是一樣。另外,據我所知,日本一些學校及私人公司正研究養殖藍鰭吞拿魚,但仍未推出巿場。

Q2:香港人每年消耗多少海鮮?

A:香港人每人每年消耗約62公斤海鮮,排名全球第3,僅次於第1名的馬爾代夫(179公斤)及第2名的日本(63公斤)。

Q3:應如何選擇海洋食物?

A:從我們出品的《海鮮食用指引》清楚列出哪些海鮮可以安心食用,哪些要考慮,哪些是停止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