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民眾正身處一場全國性的大辯論中,爭辯焦點是依據《憲法》成立的政府應具備的職權、影響層面與掌控範圍。這場辯論的起因是當前政府大膽推動政府權力擴張,包括大規模的財政救市法案、奧巴馬健保法案、金融監管法案及企圖管控能源經濟的眾多嘗試。這種種舉措引發一股民眾反彈,群起要求政府限縮權力範圍,以符合美國開國元勛的意志。
我們就稱之為憲政主義。本質上,憲政主義就是法理學「原旨主義」運動的智識對應與精神後裔。
原旨主義在法理學上、憲政主義在政府治理上的意義是:要求一切根據憲法原文來約束。憲政主義作為一種「政治」哲學,代表的是經過改革的、自制的保守主義,它依據《憲法》原文與意義,提倡政府極小化,以箝制總統與立法機構任性而為。
因此,上周四第一百一十二屆聯邦眾議院開議時,眾議員朗讀《憲法》,就是極具象徵意義的時刻。令人矚目的是,這是空前之舉─或許因為過去從未像現在一樣有如此逼切的需要。朗讀《憲法》反映上次選舉時選民強烈傳達的心聲,那就是我們政府權力依其所認為的社會需求大舉擴張,其權力範圍已遠超過憲法列舉的職權項目。
最讓民眾忍不住揭竿而起的政府擴張職權例子,當然就是民主黨的健保改革法案。此一法案徹底變革全國經濟規模的六分一,強制人人都要和醫療保險公司簽約,否則就要罰款。如果國會可施行這樣的強制法案,它對個人還有甚麼不能為所欲為的?
共和黨主導的新眾院,今後將要求每項提交眾院的法案都以書面明確說明其憲法基礎。這是個好主意,雖然我認為很可能九成法案都只會援例拿出「大眾福祉」條款來應付。儘管如此,只要能提醒國會議員他們並非不受約束的自由代理人,都有益無害。
但此舉仍以象徵意義居多。共和黨新發現的憲政主義,其真正考驗將在立法時出現。他們是否真會刪減政府開支?他們是否真會取消監管制度?共和黨人是否真有膽識,把應享權益計劃也砍掉?
期中選舉期間,部份自由派人士已開始蔑視新憲政主義、詆毀《憲法》的重要性,並譏笑公開朗讀《憲法》之舉。改革派保守主義者選擇聚焦於莊嚴的、被廣為研究與背誦的《憲法》,他們為自己找到的不只是個象徵,還有奠定立場的船錨。
憲政主義作為領導潮流的政治趨勢,需要謹慎且思慮周延的發展,像法學的原旨主義一樣。但它廣泛的感染力與哲學深度,使其成為保守派迎向未來極具希望的第一步。
柯翰默CharlesKrauthammer
《華盛頓郵報》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