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各級政府將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用於維穩,但卻陷入「越維越不穩」的惡性循環。──這是去年舉行的首屆「清華社會發展論壇」上眾多專家學者發出的疑問。用「越維越不穩」來概括當下的維穩現狀一點也不過份,成本的投入與社會矛盾的數量呈正比,且有越演越烈的趨勢。
維穩,顧名思義,維護社會的穩定。從近年的社會事件來看,這種解釋卻未必能讓人信服。譚作人致力於揭露四川大地震中的「豆腐渣校舍」,被當局判刑;趙連海為維護「結石寶寶」的權益,要求徹查毒奶粉,因「尋釁滋事罪」身陷囹圄。兩者的所作所為都為促進社會的公平正義,維護社會的穩定,但卻被當局視為「社會不穩定的因素」。這些事件顯示:當局打着「維護社會穩定」的幌子,實則要維護威權體制的穩定。
為了維護威權體制的穩定,各級官員的卑劣行為已經超出了道德、法律乃至人類的底線。維穩概念壓倒了公民的生活訴求和利益訴求,壓倒了民生、人權、法治,卻壓不倒腐敗、礦難、強拆。近期發生的「賣身救父」事件彰顯了公民維權的真實困境,「上訪村長」之死的案件凸顯了民眾對政府的巨大不信任,兩者貌似風馬牛不相及,但發生的原因殊途同歸──威權體制的弊端。
惡性循環永無止境
顯而易見,社會不穩定的因素──並不是公民的激情、理性以及個體覺醒,恰是來源於威權體制固有的弊端。正如劉瑜所寫:「沒有一個人能搞垮一個國家,能搞垮一個國家的,只有這個國家的制度本身。」若當局繼續執迷不悟,「越維越不穩」的惡性循環將永無止境,直到威權體制崩塌。
善水
大陸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