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細文捐肝 大愛感染市民器官捐贈人數創四年新高

許細文捐肝 大愛感染市民
器官捐贈人數創四年新高

【本報訊】捐肝救同袍的海關督察許細文,加上同步換心肝的女病人Jackie,這些移植器官的故事,在社會產生正面效應。去年全年捐贈器官人數達158人,創過去四年新高,活肝、心、骨及眼角膜的移植宗數均是04年以來最多;本港器官捐贈的文化轉趨開放,去年主動提出捐贈器官的個案較前年增加3至4倍,捐贈者更平均每人捐三個器官。
記者:陳凱迎、梁洵瑜

捐贈器官惠及他人的故事近年不時出現,醫管局數據顯示,去年共158人願意捐贈器官,較07年的136人增加一成多,08及09年捐贈器官人數,分別為142及146人。
醫管局聯網服務總監張偉麟接受訪問時表示,捐器官人數遞增,相信與市民對器官移植的態度轉變有關,「正面咗好多,覺得(捐贈器官)係應該做」,尤其是於許細文捐肝後,市民對捐贈器官的接受程度大增,「問10個人捐唔捐,都多咗好多人應承」。

捐贈態度轉趨開放

根據醫管局數字,活肝、心臟、眼角膜、皮膚,甚至是長骨的捐贈及移植宗數,均多於前年,其中活肝的捐贈宗數,去年較前年增約三成;皮膚的捐贈宗數增逾三成,較少見的心臟及長骨捐贈數字更創04年來新高(見表)。
醫管局器官移植聯絡主任古慧敏指出,近年捐贈器官的個案漸見年輕化,「以往多數60歲,家40至50歲都有」。可是,原來對捐贈器官態度轉趨開放的,不只年輕人,連長者也較以往容易接受捐出親人器官,遺愛人間。
古舉例說,曾有一宗個案,一名40多歲的女士對是否捐出剛逝世母親的器官頗為猶豫,「反而係70幾歲嘅爸爸贊成捐」;另有一對年屆80的老夫婦,兩名兒子均在40多歲壯年時突然逝世,首名兒子逝世時他們拒絕捐器官,到第二名兒子去世,兩老卻改變態度,「所以好多時都真係冇得估」。

去年一名少女情困自殺後,家人決定捐出其一心兩腎,終救活三人。圖為當時醫護人員移送器官。

每人平均捐三器官

古憑個人經驗也發現,去年主動提出捐贈親人器官的個案,較前年增加3至4倍,「最終捐唔到,佢哋反而會覺得難受」,大部份願意捐贈器官者,更是採取「捐得就捐」態度,據醫管局統計,捐贈者平均每人捐出3個器官;75%捐贈者屬腦幹死亡。
不過,捐贈人數上升,卻仍未能滿足所有病人的需求。醫管局數字反映,截至去年12月31日,單是腎臟和肝臟便分別仍有1,621及91人正在輪候移植續命。
張偉麟呼籲,願意捐贈器官者,應向家人清楚交代自己的意向,以免因與家人缺乏共識而浪費有用的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