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策透視:高鐵債重勿盲目踩油 - 郭小民

國策透視:高鐵債重勿盲目踩油 - 郭小民

議員群剿沙中線建造費高昂,小民旋即想起友人告之其基金朋友一日內由香港往武漢開會,同日再轉至北京,翌日上午返港;高鐵帶來的商機,不言而喻。不過,要慎思,中國高鐵同時衍生的副作用──高負債。
中國鐵道部去年底透露「十二.五」規劃會投入3.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其間計劃開通1.6萬公里高鐵。財經界一早為高鐵帶來的經濟效益算過,其中野村預期高鐵建設可能為中國帶來長期經濟和環境效益,預期2011至2012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達9%至10%。

目標過了位變壞事

要延續4萬億刺激經濟的效益,谷高鐵可助一把,難怪鐵道部「十二.五」首年,便擬投入3500億元,開通4715公里高鐵,規模佔「十二.五」近30%。
追求「政績」,至今仍是內地多個省市領導的慣性,發改委主任張平上周五指,只有5至6個省市將今年GDP定在8%至9%,其餘均超過10%,更甚者要翻一番。有目標是好事,但過了位就變壞事。
中央05年頒佈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2020年全國鐵路營運里程將達12萬公里以上,其中新建高速鐵路1.6萬公里。中國網月初報道,剛過去的2010年,中國鐵路現代化建設加快推進,取得豐碩成果,特別是高速鐵路建設和運營成績斐然。去年底,高鐵運營里程達8358公里,每天開行車組列車近1200列。

搞空鐵聯運吸民間資本

從上述數據看,確是可喜。不過,大家報喜同時,勿忘規劃中1.6萬公里高鐵的建設資金,一半以上來自債務融資。世界銀行亦為此早作預警,指中國打造龐大的高速鐵路網,必須密切留意不斷膨脹的債務問題。
理財固然重要,但要將高鐵帶來的商機化為經濟成果,就不要將鐵路盲目高速化,要平衡相關利益,例如要做好無縫連接、研究空鐵聯運及機場支線的經濟效益和配對、貨運與物流發展等,這樣才能吸引民間資本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