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癌症患者受痛楚困擾,這些痛楚有可能是由於腫瘤壓迫着神經線或治療產生的副作用,如口腔黏膜發炎和周圍神經病變所引起。本文將簡單介紹常用於治療癌症痛楚的止痛藥及選擇止痛藥的方法。
過量撲熱息痛傷肝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的指引,撲熱息痛和非類固醇消炎劑如布洛芬都會用作輕微痛症的第一線治療。患者應小心留意自己每天服用撲熱息痛的總劑量應不多於四克,即約八粒五百毫克的藥丸,否則便有可能損害肝臟功能。如果服用了一種止痛藥的最高劑量後,仍未能紓緩痛楚,醫生可能考慮轉用或再處方另一種止痛藥;感到輕微至中等程度的痛楚的患者,有機會要同時服用非類固醇消炎劑及止痛力較強的鴉片類止痛劑。
常見的鴉片類止痛劑包括有可待因、嗎啡和芬太尼。可待因的止痛力比較輕微,除止痛外也有止咳的功效。嗎啡雖然較易引起惡心、作嘔及便秘副作用,但仍是紓緩癌症痛楚的首選止痛藥物。芬太尼屬於較強的鴉片類止痛藥,具備外用的皮膚黏貼膠布,使用者可每72小時更換膠布一次。
如患者痛楚仍未能紓緩,便可能需要使用神經阻斷鎮痛療法,把止痛藥物注射到神經幹接近整個地區麻醉神經或於脊髓硬膜外注射。然而,急速加劇的疼痛有可能是癌症惡化的症狀,患者須盡早求醫。
撰文:醫院藥劑師學會藥物教育資源中心
逢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