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人物周刊》訪戈爾巴喬夫借蘇聯解體促中共政改

《南方人物周刊》訪戈爾巴喬夫
借蘇聯解體促中共政改

一向敢言的廣州《南方人物周刊》(下稱周刊),在最新一期以封面故事專訪前蘇聯共產黨總書記戈爾巴喬夫。內地學者認為,今年是中共建黨90周年,周刊此時刊出對這位20年前導致蘇共倒台的敏感人物專訪,既是為當局唱好,更不乏民間要求中共實行政治改革、免遭前蘇共覆轍之意,值得關注。

自從1991年蘇聯共產黨垮台後,20年來外國媒體對曾任蘇共總書記的戈爾巴喬夫專訪或出版物汗牛充棟,中共媒體亦多有轉載,但直接對戈氏專訪並大篇幅報道卻相當罕見。周刊本月4日刊出對戈氏專訪引起關注,近日被不少網站轉貼並引熱議,有網民讚周刊「讓我們再次反思歷史」,更有網民呼籲:「中國的戈爾巴喬夫在哪裏?」

專訪借戈爾巴喬夫之口對中國大加讚美。

文章介紹俄羅斯民主之路時,不乏肯定的態度。

唱好中國沒步前蘇聯後塵

專訪長達兩萬字,開篇就引用中共前領導人毛澤東50年前講的話「蘇聯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令人側目。表面上,專訪完全按中共的口徑報道,借戈氏之口唱好中國沒有步前蘇聯後塵,沒有「亡黨滅國」,且取得巨大成就;但行文仍可讀得出,作者對當年一手摧毀蘇共、讓獨裁政權分崩離析政治人物充滿崇敬之情。
特別是在介紹戈氏及對俄羅斯20年來發展評述時,專訪有諸多肯定,如讚美戈氏20年前推動了民意、順應了民意、「徹底摒棄斯大林(史太林)的政治遺產」、「開啟了蘇聯走向民主之門」、「摧毀了原來的體制,使俄羅斯人民不再忍受」等,稱讚他是「推翻官僚體制的先鋒,新時代的開創者」。而戈氏在採訪中也強調,對當年所為「不後悔」,即使重新選擇,「首要的仍是政黨改革」。
對20年來戈氏一直蒙受指摘,指他摧毀了一個偉大國家,「上了美國人的當」,文章認為,「或許我們應當把他(戈氏)放入俄羅斯民主化的進程中,才能對他的歷史作用有所觀察」。專訪更以戈氏早年任蘇共總書記時一句話作全文收尾:「民主社會主義的核心和實質,是人道主義。」

1989年5月,戈爾巴喬夫(右)到訪北京與鄧小平會晤。

「媒體良苦用心難獲理解」

內地民間學者朱建國指,戈爾巴喬夫在內地屬敏感話題,周刊敢對他專訪,肯定要經上頭同意,相信與中共建黨90周年及十八大將到有關。一方面,官方欲借此話題,表白他們所選的所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沒錯;另方面,民間也想借20年前的歷史,向中共陳情,期待中共能在政治改革上有所進取,免遭覆轍之危,「但我看,媒體的春秋筆法和良苦用心,不會獲中共理解」。
本報記者

有學者認為,專訪是借前蘇共之覆滅警戒中共。

專訪文章金句摘錄

‧「蘇聯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引中共前領導人毛澤東之話)

‧「民主社會主義的核心和實質,是人道主義。」(引戈氏原話)

‧「他(戈氏)是推翻官僚體制的先鋒,新時代的開創者。」

‧「或許我們應當把他(戈氏)放入俄羅斯民主化的進程中,才能對他的歷史作用有所觀察。」

‧「他(戈氏)推動和順應了民意,徹底摒棄了斯大林的政治遺產;開啟了蘇聯走向民主之門。」

資料來源:《南方人物周刊》

戈爾巴喬夫小檔案

(MikhailSergeyevichGorbachev)
年齡:80歲
原籍:俄羅斯
簡歷:
‧前蘇聯共產黨總書記(1985年--1991年8月22日)
‧前蘇聯總統(1990年--1991年12月25日)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1990年度)
‧任蘇共總書記期間推行政治改革但最終失敗,1991年蘇聯解體,蘇共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