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伊始,基金多要重新部署組合,沽貨換馬的情況屢見不鮮。聯交所資料顯示,摩根大通於1月3日大手沽出2625.40萬股馬鋼(323),每股平均價4.21元,套現逾1.1億元,持股量由5.14%降至3.62%。
翻查資料,摩通於10月25日仍持有12.31%馬鋼,即超過2.13億股,意味該行在兩個多月內,賣出近9%馬鋼(1.5億股),幅度之大甚為罕見。在如此龐大沽壓下,難怪馬鋼股價由10月高位5.14元,急挫至12月中最低的3.92元,跌幅近24%。摩通沽出的平均價亦由最高的4.72元,逐步降至最低的4.02元。大戶沽貨一般會「越沽越高」,如此劈價掟貨,是否意味摩通對馬鋼已失去信心?
摩通研究部又點睇馬鋼?該行在10月20日發表報告唱淡馬鋼,預測去年第四季的鐵礦石合約將大跌20%,利淡盈利表現。此外,公司在季內的潛在維修工程,或導致銷售及經營效率下降。報告直指馬鋼的盈利極為波動,故看淡其盈利前景,評級由「增持」降至「中性」,2011年12月的目標價為5.35元。以現價4.53元計,仍有18%上升空間,但摩通在報告後極速沽貨,發出的訊息最明顯不過。
貝萊德趁低增持
另一邊廂,貝萊德在12月29日,斥資476.8萬元增持116萬股馬鋼,平均價4.11元,持股量由4.97%升至5.06%。
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