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金蘭結義的媽姐,相伴相隨半世紀,「家姐」幾年前過身,留下「細妹」孑然一身。晚年走近,她唯一心願是與家姐安葬在一起,不欲死後再分離。惟礙於二人非親屬關係,不符合政府或非牟利骨灰龕場的合葬資格。「我已無親無故」,年逾80歲的媽姐羅五妹盼能放寬限制,「她就是我最親的人」。記者:王家文
與羅婆婆相依為命的結義姊姊叫鍾潔明,較她年長10載,6年前走先一步。
當時羅婆婆到醫院看病,擔心坐輪椅的家姐無人照顧,聽從醫生建議安排她入院暫住,臨走前家姐拉着她不放,「你走,我就以後唔識你」。結果翌日昏迷,十多日後死於心臟衰竭,「好對佢唔住,或者我唔走佢會冇事」。
梳起不嫁 相扶相依
家姐突然離世,羅婆婆想起50年來相扶相依的日子,老淚縱橫。她是廣州番禺人,1949年中共執政前隻身來港,認識到來自廣東順德的鍾潔明,一同做媽姐當家傭,二人性格南轅北轍,「我就孤寒,佢就闊佬」,但特別相投,後來正式結拜,「佢係獨女,唔鍾意我叫佢做契姐,要叫做家姐」。
媽姐圈子窄,羅婆婆常受家姐關照,曾介紹她到已故著名影星林黛家中工作,每月兩日休假便一同到中環陸羽飲茶。她記得,有次和家姐去看粵劇,當時她住在九龍,專程過海去利舞臺看任劍輝、白雪仙擔演的《帝女花》,「貪個舞台曉轉」,但價票要50多元,相當於兩個月人工,「後來諗起都肉赤」。
羅婆婆5歲時父親吸鴉片煙逝世,母親在她來港後也病故。她原有七兄弟姊妹,「因為一句說話,斷咗六親」,她不欲多談,只說跟家人再沒聯絡,家姐是她唯一親人。跟大部份媽姐一樣,二人梳起不嫁,退休後同居於公屋,靠綜援金過活。晚年家姐身體轉差,由羅婆婆獨力照顧。
「如果唔得 死唔眼閉」
家姐現葬於柴灣歌連臣角靈灰安置所,羅婆婆也已替自己安排身後事,不想死後撒骨灰落海,「唔知會游到去邊」,也不欲撒在紀念花園,「唔想俾人踩」,她的願望是跟家姐合葬,但曾向政府查詢,因非親屬關係遭拒絕,「就算做隔籬鄰居都好,如果唔得,真係死唔眼閉」。
羅婆婆的故事已拍成香港電台節目《香港故事》。導演蕭婉棠說,曾向食環署和華人永遠墳場管理委員會查詢,其轄下骨灰龕位均不容許非親屬合葬。雖然東華三院義莊可酌情處理,惟只提供三年期龕位。
至於合資格的私營龕場,收費由9萬至30多萬不等,羅婆婆根本無法負擔。節目今晚7時於亞洲電視本港台播映;港台網站有視像直播及提供節目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