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央打壓內地樓市正由需求轉至供應,內地報章引述國土資源部消息稱,《深化國有建設用地有償使用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已形成,料會改革「招拍掛」(招標、拍賣、掛牌)土地出讓制度,減少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依賴,從而改變地方政府推高地價令房價上漲不止的邏輯鏈條。 記者:吳綺慧
報道指,改革的方向之一,就是調整土地出讓方式的結構。現時的制度執行中,存在「掛牌」和「拍賣」的比例過高的情況,招標的比例則較低。由於土地拍賣的操作比較簡單,同時也有利於推高地價,所以地方政府積極性一直較高。
去年樓市量跌價仍升
各省市為推行各行社會發展,很多時會透過拍賣土地為其提供財政資源,導致地方政府過份依賴土地收入。內地現時沒有專門法律對土地的供給做出明確規定,令土地供應計劃經常未能如期完成,出現囤地現象。
國土資源部部長徐紹史指,去年全國土地出讓成交總值2.7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加70.4%,城市發展對土地的依賴有增無減。利益分配不合理,社會矛盾突出,土地出讓制度極待進一步改革完善。
中國指數研究院最新報告亦顯示,去年全國樓市成交量全線跌,但價格仍漲逾兩成;土地價格同比上漲6%,但半數城市住宅用地完成率偏低。二三線城市完成情況普遍較一線城市佳,上海完成率最高,重慶最低。
徐氏表示,未來將大力推進閒置土地整治,深化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制度改革,並確保今年1000萬套保障性住房用地供應。此外,更要保證耕地面積不減少、質量有提高,基本農地穩定在15.6萬畝以上。
擬借鏡北京 多進行招標
北京去年試水溫的土地出讓「綜合評標法」,被視為改革方案的借鏡。去年4月北京接連拍出幾塊「地王」,北京市隨即推行「綜合評標法」,即盡量多使用招標方式出讓土地。
德銀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馬駿指,中國房地產仍面臨過度需求,預計中央房產稅快將出台,以壓抑投機需求,保障性住房今年將增加100%,因此高負債率的發展商將受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