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Elaine曾是美女售貨員。數年前罹患多發性硬化症,初期只是走路有點不協調。Elaine本來有藥可救,奈何藥物不在醫管局的「藥物名冊」之列。她付不起每月8,000元的藥費,申請「撒瑪利亞基金」,醫生先要她試走一段100米的路。這100米,決定患者的命運。Elaine拼盡力氣走,在還有約30米到終點時,她就跌倒了,申請無望。沒有藥物,她急促惡化,骨頭劇痛、失禁,如今要在輪椅上度過下半生。正言匯社社長張超雄批評,現行藥物資助制度千瘡百孔,令部份罕見病患者形同等死。
記者:雷子樂 陳凱迎
現年33歲的Elaine,從前與健全人士無異,她曾在金舖當售貨員,不愁生活。27歲那年,她走路突然出問題,「唔知點解,成日左腳踩右腳」,抽骨髓化驗,證實是多發性硬化症(其中一種肌肉萎縮症)。病情惡化比想像中快,不出一年,骨痛、走路能力退化等症狀一一出現。05年,她開始借助輪椅代步,那一年親友帶她到尖東海旁,她仍能站起來拍照。
申請資助難過登天
Elaine本來可注射一種名為「干擾素」(Interferons)的針劑,這藥物能有效抑制病情,延緩病發。但干擾素不在醫管局藥物名冊之列,病人要自掏腰包,每月付約8,000元購藥。政府稱病人可申請「撒瑪利亞基金」買藥,但實情是申請「難過登天」。
Elaine先要試走一段100米的路,過了這關,才有資格再闖嚴苛的資產審查。測試那天,她在醫院的走廊站起來,吃力地往前走。10米、20米、30米……走到約60、70米,她再撐不下去。測試止步,她有藥無錢醫,病情急速惡化,「坐輪椅、失禁、骨好痛,要入急症室,家一日食幾種藥,要人幫手餵」。說話能力退化,也是其中一個病徵,她好不容易,才斷斷續續說完這番話。如今即使能注射藥物,亦已太遲,但她沒有抱怨,「痛都可以瞓得着,我都好感恩」。
勒緊褲頭也不申請
另一位患者陳小姐算是幸運,她前年開始,每月動用六成的家庭收入購藥,病情沒有惡化,如今仍行動自如。她若接受測試,必定能通過走100米這關,但她寧願勒緊褲頭也不申請資助。「連學生(患者)都唔批,醫務社工又諸多留難,唔想去救佢哋」。
醫管局資料顯示,病人家庭收入要低於統計處的家庭住戶入息中位數(四人家庭為2.23萬元),加上家庭流動儲蓄不高於有關項目成本的三倍,才有機會獲基金援助。陳小姐說,有病友要分居後,家庭入息才不逾上限。她說:「佢哋係不自願情況下分開!一般家庭真係唔知點申請得到!」她希望醫管局檢討藥物名冊,為多發性硬化症患者提供所需藥物。
正言匯社社長張超雄指,若醫管局不及早提供藥物,待本來有工作能力的患者病情惡化,要坐輪椅,長期住院,所花的資源必會更多,促請政府別見病不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