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樓市去年量跌價漲

內地樓市去年量跌價漲

【本報訊】儘管2010年中國樓市調控政策頻繁出台,但中國指數研究院發佈的去年中國主要城市住宅市場交易情報中顯示,去年樓市成交量全線下跌,但價格全年仍漲逾兩成。短期內,房地產調控政策導向不會改變,長期來看,剛性需求存在且不斷增多,因此增加供給、嚴控投資購房、抑制房價過快上漲依然是政府調控重心。

遏房價不力城市恐被罰

中指院發佈的100個城市房價監測資料顯示,去年12月份,只有18個城市的房價環比下降。報告形容去年部份城市可謂冰火兩重天,即一邊是迅速委靡的成交量,一邊是越調越漲的房價。
以杭州為例,在「國十一條」的打壓下,成交結構的變動導致其5月商品房成交均價上漲約20%;重慶、天津的房價從2010年下半年起一路高走,多次刷新其歷史最高紀錄,並在12月達到當年最高點。
為此,住建部決定在2011年開始問責行動,對於穩定房價不力的城市,將會對政府負責人進行約談,直至問責。
消息指,國土資源部最早將於下月啟動土地違法問責處分機制。問責意見連同違法用地事實材料由省級監察機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經過一定程式後,於本月底前正式上報。屆時便展開問責。
中指院統計「房企2010年新增土地儲備量」顯示,2010年拿地總金額排名前20的房企共計新增土地儲備量高達16486.8萬平方米,支付地價總額超過4090億元人民幣。
20家企業中,排名前三的為萬科、保利、綠地。

央企投地進取民企謹慎

在上述公佈的統計資料中,09年迅猛拿地的富力(2777)、世茂(813)、碧桂園(2007)等房企2010年出手謹慎,取而代之的是「央字頭」房企。
住建部部長姜偉新去年底表示,2011年要繼續堅定不移地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壓制房價過快上漲。在支持自住性、改善性住房需求的同時,抑制投資投機性購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