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大自強汰弱留強 德林伺機收購

壯大自強
汰弱留強 德林伺機收購

面對成本上漲,歐美主要市場復蘇緩慢,全球最大毛絨玩具製造商德林國際(1126)財務總監李泳模與業界看法一致,以「艱辛一年」來形容今年玩具業整體情況,不過,對大型玩具商來說,在細規模廠家被迫打退堂鼓下,卻商機處處。
李泳模對本報表示,往年玩具業市場正值整固階段,客戶傾向尋找一些業務規模達5000萬美元以上、財務穩健的大型玩具製造商生產,德林正是受惠者之一;然而,小型製造商則掙扎求存,不少已被淘汰,令市場競爭反而減少。
由於內地玩具生產商整固,行業面對生產能力下降的問題,單是去年便減少30%,預期未來2年仍是整固期,有玩具製造商會更預期,3年內生產商將減少一半;他預期玩具業要2至3年後才會再展升勢。

經營成本至少升逾10%

此外,他表示,今年經營環境還要面對成本上漲問題,原材料價格料升5%至10%,工資料升10%至15%,原油價格料持續上揚,人民幣料升值4%以上,整體經營成本至少升逾10%;面對成本上漲,他今年會提高單價,將成本轉嫁予客戶;不過,毛利率並不會上升。
市場方面,金融海嘯後歐美市場正緩步復蘇;然而,市場距離海嘯前仍低5%至10%。雖然歐洲市場有預測指今年升幅達20%至30%,但由於歐洲出現債務危機,客戶訂貨態度審慎;美國和日本市場表現會較去年為佳。他表示,實際情況要待本月稍後時間陸續與客戶洽商今年定單後,才會較明朗。
剛好,德林位於越南的廠房本月底落成,這間投資200萬至300萬美元的新廠,令毛絨玩具生產值提升10%至每年達至1.2億美元;另外,公司亦有將價值約3000萬至4000萬美元的玩具外判生產;而毛絨玩具以外的玩具品種,生產能力約2500萬美元。
留下來的廠商要變得更強,才有競爭力。他透露,公司擬於內地尋找收購機會,主要目的是拓展生產玩具品種,若上半年未能成功收購,便會自行建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