呢排內險股有啲險過剃頭,好似平安保險(2318)繼早排無端端傳深圳發展銀行同平安銀行整合方案被銀監局退回,股價半個月內跌足16%見番80蚊。唔知係好事多磨抑或流年不利,近日又受巨額集資傳聞困擾,昨日中信證券向客戶發報告話平保或需售股集資400億元人民幣,令每股盈利下降約15%,觸發市場對平保醞釀巨額集資的關注。
外電更指內地市場有消息傳出,平保集資額可能高達1000億元人民幣,而市場一直關注平保或需為去年收購的深發行補充資本。外電引述平保新聞發言人盛瑞生回應稱「不對市場傳言作評論」,只表示公司目前沒有再融資的訊息披露。會唔會係「呢一分鐘冇、下一分鐘有」嘅翻版呢?
銀行踩過界搶生意
以中港兩地股價表現而論,似乎A股投資者感受較香港投資者更深,究竟係內地投資者太接近消息真相知驚,抑或係我等港人冇有識死未知驚?總之眼見大戶連半新股如中聯重科(1157)及重農行(3618)都隨便玩自出自入,吹得好大嘅中國聯塑(2128),主席甫過禁售期即配股套現,個場有幾沙塵滾滾唔使我多講。總之,大戶無情、股票無義,暫時都係維持密食當三番策略。
好衰唔衰滙證又發表報告話對中資保險股審慎,同時一口氣調低晒國壽(2628)及中國太平(966)嘅評級及目標價。報告話係因為其業務估值被調低,元凶係銀行入侵保險業加劇競爭。
銀行同保險公司一向相安無事,因為銀行需要保險公司開發產品,保險公司亦好睇重銀行嘅龐大銷售渠道,不過隨着中保監對保險公司設計嘅高回報產品諸多規範,對掛單銀行數目亦諸多掣肘,反而埋下行業龍頭被生劏嘅伏線。
雖然現階段暫難評估哪一家保險公司可成為下一浪市場領導者,但隨着被視為最具潛力嘅稅務優惠保險產品推出市場,可以成功跑出嘅東宮正印已呼之欲出。
胡孟青
獨立股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