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李保安局長 - 林夕

致李保安局長 - 林夕

李保安局長,你好,你好有大智識見。那句「哀悼不一定在香港」,本來大有深意,有人說你說得涼薄,是他們太熱血了。而你也是一時熱血,覺得特府對華叔評價比天高,僅拋另一句偈語官腔「不評論個別個案」已不管用,於是舌燦蓮花,吐出三昧真言,執迷之輩倘能讓血冷下來,當受益匪淺矣。
哀悼不一定在香港,可人家是要來致祭,緊抱原則如王丹者,自不能理會到致祭是虛,哀悼為實。哀悼不囿於場合,心哀處即是致哀致敬致祭處,能解眾生迷悟,這又超越了保安局該立的功德了。由是而進,哀悼不一定在香港、修行不必在道場、拜山可以在網上、骨灰可以在海空、鞠躬不一定在龕前—如此這般,特區陰宅不寧,哀悼祖先有價而無地這個炸彈,不也就拆解於無色無形間。
可你這番高論,癡民冥頑難懂。慎宗追遠據說是中國人的美德,此德真意何在?聖人說的孝而犯上者鮮矣。而追遠不離禮儀,禮樂廢仁孝即無立足處,仁孝不搭個哀悼的棚景,此德又何以彰顯?若聽了你打的禪語,覺醒了「溪聲便是廣長舌」,清淚即為祭奠酒,永遠不再上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我媽首先不會放過我,此乃國情教育之一,保安局又想置教育局於何地?
你表示了你對華叔之死的難過,其實更難過的就是沒有批准誰能入境的話事權吧,偏生眾人要為難你,在牆角處接雞蛋,忙亂之際還說了句「香港有獨立的出入境政策及制度」,這可是更禪的一句話,究竟是獨立於東南西北四維上下十方人情之外,還是獨立於中央之左右呢?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