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舖自訂收金價惹質疑

店舖自訂收金價惹質疑

金價屢創新高,帶旺黃金市場,金飾回購生意大增。有讀者到標榜不扣店佣及火耗的新興收金連鎖店,變賣一批24K足金首飾,該店沒標明回收金飾牌價,而以自訂電腦方程式運算得出收金價,事主及後以其他金行標明的入門牌價計算可得金額,發現相差一千多元,質疑計法對客戶不公。

讀者蔡先生早前到黃大仙龍翔廣場地下的賞金店,變賣兩件24K足金首飾,包括一條頸鏈及一隻戒指。他表示,賣金前發覺櫃位沒任何金飾入門牌價參考,故問職員當日的收金價格,「佢答今日入門價係12,780,但係之後又話用國際金價,叫我畀啲金飾佢磅吓,電腦就計到值幾多錢,點知原來佢哋用克計算,唔用両同錢做單位」。雙方當面量度,兩件金飾共重64.99克,套現18,158元,平均每克279.39元。

差價超過一千五百元

蔡先生返家後對於該店以克作為量度單位感懷疑,遂按他當日從其他金行顯示的入門牌價計算。他表示,兩件金飾換算後重一両七錢一分九(一両等於37.7994克),再乘以當日金行入門牌價12,780元,得出價錢約為21,966元,與其變賣所得相差約3,800元。他不忿說:「如果我攞去其他金行賣,就算扣除佣金同火耗,最多扣減約一成錢,都有大概19,770元,同賞金店個價差成千六蚊,令我好懷疑。」
記者曾到賞金店位於將軍澳厚德商場的分店了解,職員以收金價高過任何金行作招徠,惟記者多次追問收金牌價及指標,職員只回答:「我哋係照當日國際金價,個價跳動緊,唔同金行牌價,冇可能畀到個實價,我哋都睇唔到」。他又指向暗藏櫃枱內的電腦,「我哋用克做單位,幾輕都磅到,唔似其他金行兩錢一分,唔計嗰一分畀你。啲金磅完幾重,再試埋成色知道24K定係18K,將數字輸入落電腦,一計就知值幾錢」。記者擬探頭窺看,卻被職員阻擋。

賞金店在港有數間分店,位於龍翔廣場商場地下的分店屬開放式設計。

拒闡明國際金價市場

本報就投訴向賞金店查詢,龍翔廣場分店主管葉小姐代表該公司回覆,公司的收金手法相當清晰,有特定的電腦方程式計算金飾的成色及重量,「我哋唔介意客人去比較其他金行收金嘅價錢,事實上講收三千,我哋即畀三千」,但葉小姐始終沒闡述以哪一個國際金價市場作指標。
消費者委員會表示,向店舖放售金飾涉買賣交易,未必在消費層面受到保障,該會一般難以協助,「但如屬消費交易嘅一部份承諾,即店舖回購番出售金飾嘅問題,則能處理」。消委會認為店舖應向客人列明回收價格,並提醒變賣金飾的市民,出售前應清楚了解店舖計算重量的單位及方法。檔案編號:1110010

社會服務
◆報料熱線:29290000
◆社會服務熱線:29908288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29908688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傳真:37112468
◆網上捐款: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donate
◆各類表格: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forms

匿名投訴恕不處理。一經投訴,本報保留刊登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