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一年已至,歲末年初的回眸讓我知道:似乎沒有哪一年比去年更矛盾。回望二○一○年的中國,嫦娥一號、上海世博與京滬高鐵讓世界刮目相看,而玉樹地震、舟曲泥石流、王家嶺礦難則讓人痛心疾首;雖有「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喜悅,但難掩人們對物價仰之彌高、調控難以「給力」的失望;劉曉波獲諾貝爾和平獎振奮人心,趙連海等異見人士的處境卻時刻令人擔憂……
大部份國民仍然窮
送舊迎新,二○一一年的中國會怎樣?國人又有怎樣的期待?二○一○的社會沒有變得更糟,問題的曝光反而有助人們看清路在何方─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也要注重改善民生和政治體制的創新。
作為一個「卑微」的中國公民,筆者希望政府能改善民生,促進社會的公平與正義。不可否認,現在中國很富,財大氣粗。但富的僅僅是權勢階層,是少部份人,用「窮」字來形容大部份的中國公民一點也不過份。權力分配不公導致貧富差距不斷擴大,權勢們是「朱門酒肉臭」,草根人家則是「路有凍死骨」。可以這樣說,中國的富庶是建立在國民貧窮的基礎上。正如學者陳志武在《政府有多大》一文中寫道的,「正因為中國太多的收入和資本財富掌握在政府手中,而不是將更多收入、更多資產由私人去消費、去投資,使跟民生貼近的服務業難以發展。」不僅如此,政府調控政策的失敗使物價在去年飛漲,「柴米油鹽」已成為生活難題。在物價暴漲的同時,很多人越來越貧窮,活得越來越沒尊嚴,背後更凸顯出草根階層的無奈與生活的艱辛。
改善民生推行政改
與改善民生相呼應的,是政治體制改革。筆者希望當局釋放並停止打壓異見人士,推行政改,賦予民權,走一條自由、民主的康莊大道。改革至今,雖經濟成就非凡,但是政治體制滯後。胡星斗說,「只有經濟體制的改革,沒有政治體制的創新,不但經濟會走上特權、壟斷、買辦經濟的歧途,而且統治階層、整個社會都將付出慘重的代價─官員腐敗、道德淪喪、貧富分化、民眾被欺壓、國家無正義、社會無自治,中國越來越可能陷入萬劫不復的深淵。」二○一○年,從國人對劉曉波、趙連海等異見人士的持續聲援中,可以感受到不少民眾對現有體制不滿,渴望自由民主。自由民主是普世價值,歷史也一再證明:自由民主是拯救一個民族的良藥。無論當局以何種理由推託─自由民主已深入國人心,中國政改的時刻已經到來!
「改善民生,以促進公平正義;推行政改,以實現自由民主。」是作為一個中國公民的新年寄語!
曾令俊
內地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