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黃大仙祠獻新猷切合科技新世代,以電子參拜「攝太歲」;玄學家麥玲玲指,無論傳統或電子攝太歲,最重要寫上善信姓名及出生日期,以及真心求拜才有效;來年是兔年,犯太歲的生肖包括兔、雞、龍、鼠及馬,攝太歲可求平安。
黃大仙祠太歲元辰殿設於地下,謝絕善信燃燒香燭冥鏹,祈福參拜一律電子化進行。入場善信每人獲發三炷檀香,若另付300元進行上表儀式,要先在表格內填寫姓名及生辰八字等個人資料,再交由在場道長放進太歲神像前的收集箱,神像頭上隨即會亮着紅燈及噴出煙霧,象徵已「收到」善信的祈求。
最重要是誠心求拜
嗇色園主席李耀輝認為,電子化祈福能避免殿內烏煙瘴氣,而豐儉由人,「最重要係心意,有啲人鍾意一盅兩件(比喻只上香),有啲人鍾意食魚翅(比喻上表)」。他說上表是向本命星宿上呈祈福表疏,祈求斗轉星移,延齡添福。
另一個攝太歲勝地荃灣圓玄學院,善信祈福時可燃點元寶蠟燭,該院副主席鄧錦雄表示,不評論黃大仙祠的電子化做法,但認為若程序太簡便,難免顯得不夠誠意,「冇晒啲形式,始終唔係咁好」。
玄學家麥玲玲表示,坊間一般攝太歲價錢由30至80元不等,「一年有幾十萬人攝太歲,呢門生意都幾好搵」,無論是傳統式或電子攝太歲,最重要是誠心求拜,「其實自己喺屋企當天攝太歲都得」。來年攝太歲,最好日子是兔年大年初二至初四,以及初六。程序是先拜斗姆元君、再拜當值太歲及本命太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