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偉大人物忘恩負義,就是偉大民族的標誌。」
對於親身見證過八九民運,而又仍然深信真正民主是需靠群眾共同爭取的人們來說,伴隨司徒華的死訊而來的,是無比複雜矛盾的心情。尤其我們這一代,在孩提最純真的時刻,曾為人性最光輝的一幕而深深動容,也為歷史最黑暗之一夜而悲慟傷痛,然而在這一串回憶裏,總有着華叔瘦削而堅毅的容顏、身影,給予我們最大的鼓舞與撫慰。
可是在往後的日子,雖然仍會為華叔日見衰老的臉容擔心,但同時亦不禁想到:「民主運動能否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當我們以為終可以彰顯人民力量的方式為民主運動注入新能量,卻受到向來敬愛的華叔無情的棒喝。多年來我們心中的「硬骨頭」,此刻卻在對我們大談何謂「政治智慧」。我們印象中磊落剛直的漢子,卻在力勸我們接受「密室裏的協議」。我能理解談判與妥協的必要,也不介意只成為付出汗水的一方,卻對妥協之大、所得之微甚感困惑。連帶對真普選之路也頓感茫然。
現代歷史,不以一人而創造,也非以一人而終結。英國二戰名相邱吉爾就引用了開首那句古希臘作家普魯塔克的話,帶着讚嘆與感喟,來接受在戰後敗選的殘酷現實。也許這就是民主的一課:再偉大的人物,也只是人,必有可議之處,更有落幕之時,惟優秀之制度與典範才無可取代。情感上,我們必有留戀;理性上,卻不容我們依賴。我們要繼承的是華叔對八九精神與六四真相的守護,要開展的,是全新階段的民主運動。讓我們以最沉重的心情告別華叔,再整理隊形重新出發,正式為民主運動的「後司徒華時代」邁開步伐。
曾建峰
青年公民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