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造口解放卧床病人患者可上街做運動 生活質素提升

胃造口解放卧床病人
患者可上街做運動 生活質素提升

【本報訊】不幸患上頭頸或消化道癌症、中風、有吞嚥困難等病人,需插胃喉進食以維持身體養份供應,但傳統經鼻腔插入胃部的鼻胃喉,令病人難以活動,被迫長期卧床。有腸胃肝臟科醫生指,病人可選擇胃造口手術,在肚皮開孔放入導管直接灌食,導管開口不使用時可蓋上,患者可如常上街甚至做運動,提升生活質素。 記者:鍾麗霞

有進食問題需要插胃喉的病人,雖然多數上了年紀,但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胡興正指當中也有年輕患者,曾有40多歲的鼻咽癌病人,接受手術切除癌瘤及治療後,出現吞嚥困難,需靠胃喉進食,但因癌症已康復,除進食問題外,該病人已可正常活動,若插傳統的鼻胃喉,將不能過正常生活,故選擇接受胃造口手術(percutaneousendoscopicgastrostomy),「個鼻唔凸條管出嚟,唔怕條管會移位,就算去打golf(高爾夫球)都冇問題」。
胃造口手術是利用內窺鏡尋找胃壁與肚皮的連接點,然後開孔插入導管再固定,手術第二天可使用,導管一般每年更換一次。患者可利用導管灌食,經常活動的病人可在灌食以外的時間,將導管口封閉,並不會妨礙日常工作及活動,但胃造口手術也有機會出現併發症,包括傷口感染、造口出血及食物外洩引致腹膜炎等,但併發症出現比率不算高。

需避免水上活動

胡興正指胃造口手術在美國非常流行,基本上已取代傳統的鼻胃喉,通常要插喉進食一至兩個月的病人,均會選擇胃造口手術,但在本港使用未算普遍,尤其在老人院舍,很多長者仍插鼻胃喉,令活動受限制,甚至被迫長期卧床,由於長時間缺乏活動,令體力下降,健康只會越來越差。
接受胃造口手術的病人,進行一般運動不會有問題,但需避免游泳等水上活動,以免增加感染風險。胡興正表示一些並非永久失去吞嚥功能的病人,在使用胃造口灌食期間,可同時接受吞嚥訓練,有助恢復正常進食功能,但插了鼻胃喉的病人則無法接受相關訓練,未必能再恢復正常進食。

胡興正指傳統胃喉要長期經鼻插入,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 黃耀興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