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環對冲:通脹受控? 還須看油價 - 楊延德

中環對冲:通脹受控? 還須看油價 - 楊延德

本周一港股平開之後,好淡爭持了半小時,不過,很快在大約10時半以後,股市在期指帶動下往上突破,恒指最終差不多在全日最高位收市,升400點。然而,由於內地股市仍在休假,加上英國亦是公眾假期,因此港股的總成交量仍然偏低,只得530億元左右(相比起正常時候,如果恒指升勢這般凌厲,大市的成交金額可能會輕易超過1000億元)。
在剛過去的周末,最新公佈的12月滙豐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回調,從11月的55.2,跌至12月的53.1。由於市場普遍瀰漫着樂觀情緒,因此投資者多將數據解讀為──內地的宏調措施開始取得成效。隨着領先指標回落,也許意味着通脹壓力亦將會得到紓緩,而更強的宏調措施亦可能得以避免或押後出台。

宏調加強版有望押後

而且PMI指數雖然回落,但依然高企於50以上(亦即經濟仍在擴張中),較樂觀的看法便是,內地官員可能成功為經濟減速製造了「軟着陸」的條件。
其實,內地的通脹數字在過去幾個月持續高企,主要是受到基數效果以及農產品價格上揚影響。不過,這兩個因素基本上都是較為短暫的,基數效應預料在第二季末至第三季初過去,而農作物的種植周期較短,不用半年時間供應可大增。因此,普遍預期今年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將會在第二季見頂,然後回落至可接受的4%水平。
不過,近期天氣嚴寒,若再有任何天災或暴風雪導致交通癱瘓,將令農作物價格高企更長時間。如果這個通脹預期控制得不好的話,加上近期各省市紛紛提高最低工資,有可能會令通脹預期火上加油,造成典型的工資及通脹相輔相成的惡性循環。
然而,筆者認為最重要的通脹指標仍是石油(以及銅)價格。尤其是石油,如果突破了每桶100美元一桶,對很多新興國家(包括中國及印度)的通脹將會有極大的負面影響,而且這個問題不能輕易解決──除非經濟大幅放緩,從而影響企業盈利及股市。

楊延德
中環資產投資有限公司董事
mailto:[email protected]
本欄逢周三及隔三周的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