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叔走了,到網上查覽他用「向天海」筆名寫的兒童小說,那是一九六○至一九六六年的《兒童報》。是上世紀那代人的小小的集體回憶。
但網絡打出來的「向天海」,都是無厘頭的樓盤廣告、惡搞blog。有人問,向天海是不是向家的公子千金、新秀歌星?
華叔擅長兒童文學,他替《明報》寫的小品,滿溢童真童趣,明明故事很嚴肅,華叔寫來輕快從容。那可是病患中的力作,一邊打癌魔,一邊講故事,戰友朱牧師還說,華叔不肯吃止痛藥,要用意志跟癌魔搏鬥。打起精神說故事,撐起病體跟痛症說「我頂得住」。這樣的病人,這麼不一樣的老人,令人想起的,是巨人。
巨人,倒下了。倒下的地方,開滿了彩色的不知名小花,這些花,讓這個地方香,這個地方,我們叫香港。我們一直沒忘記,華叔和李柱銘,是多少年來,香港人一次又一次選出來的年度代表人物。那些選了兩人的普通人,甚至根本不認識華叔和馬丁。以往左報陣營開罵,華叔名字,見報率最高,簡直是「一代宗師」。臭罵華叔去賺稿費,是最容易的勾當。
平反六四是華叔的遺願,堅持了22年,這下,得讓其他人堅持下去了,哪怕是另一個22年,然後,又再多挺一個22年……難保會走上辛亥革命百年祭的老路。到64100那個終極科幻時刻,大家一定會捎一張空凳,向着天,向着海,輕輕喚一聲:嗨,華叔,你來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