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臨終一席話 啟發改變社會

父臨終一席話 啟發改變社會

【本報訊】在司徒華的爸爸眼中,華仔很平凡,當不上科學家,也當不上大將軍,看着華仔,他嘆口氣說:「你冇志向嘅。」結果平凡的華仔,憑着毫不簡單的堅持,每天盡力做自己相信的事,成了香港的民主之父。

小時花名儍仔華

司徒華生前接受有線電視訪問時,談到他顛簸的童年。1941年日本侵華,他跟家人回家鄉開平逃避戰亂,一家人每天離開祖屋,帶着乾糧上山躲避,晚上才回家。那段日子,他在開平縣立中學念書,至1945年抗戰勝利才回港。
他記得當年鄉人組成自衞隊,在開平潭江的碉樓阻止日軍登陸,結果七人被殺,「唔單止殺咗佢哋,仲劏咗,好似豬肉店掛喺度嗰啲豬肉咁劏咗」。華叔說,就是在那時開始,他非常渴望有一個富強的國家,國民不再受欺壓。
司徒華年幼時脾氣古怪,家人叫他「儍仔華」、「古氣華」。司徒媽媽本姓方,一家人走難回鄉的第二年去世,司徒華說兄弟姊妹眾多,母親分給他的愛不多,對母親的記憶也少,「嗰時佢病咗,唔知點解唔叫其他人,係叫我幫佢搥骨,佢同我講:『阿華,你好乖,第時好返,我畀錢你買嘢食。』呢句說話我呢世都記住」。媽媽最終沒給他錢,到後母來到他們家之後,司徒華才想起母親的好,60多年來也無緣回鄉再拜祭媽媽。
司徒華一雙眼長得像爸爸,祖父年輕時到墨西哥工作,在當地再娶,遺下司徒爸爸一家在鄉,其父作為長子,承擔照顧弟妹的責任,12歲隻身來港學師,帶同一家人來港生活,曾任職牛奶公司。

父親在宋王臺問司徒華志向,他答不出來。圖為司徒華(前左)8歲時與父及兄弟在宋王臺留影。

曾被父指冇志向

一次父親帶司徒華三兄弟到宋皇臺遊玩,父親問到三人的志願,華叔的哥哥答要當科學家,弟弟則說要當將軍,問到司徒華,他卻答不出來,「我講唔出聲,我冇能力做科學家,又冇能力做將軍,喺兄弟姊妹同埋同學當中能力平平,爸爸嘆咗一口氣,話『你冇志向嘅』,呢件事畀我好深印象」。
1952年其父在寶血醫院因肝癌去世,臨終前由神父附洗,「神父問佢有乜遺言,佢話:『我捱足一世,冇一個仙剩,仲有乜嘢好講呢?』」正是這句話,令司徒華深感社會不公平,啟發他改變社會的心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