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保局研擴承保範圍涵蓋港出口商境外子公司

信保局研擴承保範圍
涵蓋港出口商境外子公司

【本報訊】鑑於近年不少港資企業將生產程序遷離香港,並於內地或海外設立子公司。香港出口信用保險局總監黎衍平表示,信保局經過詳細研究及與政府商討後,正研究把承保範圍延伸,至香港出口商在海外或內地全資擁有的子公司與其買家的交易。 記者:周燕芬

他表示,此舉是讓廠商在開拓市場及發展業務的同時,得到更佳的放賬風險保障。他期望,可於今年第一季開始接受出口商有關的投保申請,進一步支持香港出口商開拓海外及內銷市場。

名稱有差異推行有困難

新服務主要適用於本港公司於內地的子公司,由於更多直接接獲海外買家定單,出口商貿易形式發生轉變,這亦是本港廠商提出的需求。黎衍平不認同本港出口業務將會萎縮,因為本港出口增長估計仍達20%。他指本港的出口業務模式一直在演變,現時在本港接獲的海外定單,已有一半是不經香港出口,而主要透過內地港口作離岸出口。
香港中小企經貿促進會會長李月亮表示,信保局將受保範圍擴大至內地子公司,對企業將是正面利好。不過,其他的私人企業相信較少使用得到,因為主要接單工作,仍以香港公司為主,若香港連這項工序也沒有,就業機會將減少。香港中小企業協會會長佘繼泉則認為,預期新服務會有一定技術難度,因為內地子公司名稱一般跟香港母公司有差異,要在法律文件上證明擁有權,將會花一定氣力。
展望今年,黎衍平對本港出口市場審慎樂觀,因為今年中國經濟增長料保持8%至9%增幅,亞洲繼續成為全球主要增長動力,美國亦公佈於未來5年出口規模增加一倍,歐洲也增加來自亞洲的採購,以至開拓中國市場,這些新的商機某程度會通過香港進行,香港貿易將從中受惠。而今年信保局保費亦不會調整。

信保局今年不加保費

對於出口商若遇上海外買家付款不準時,出現付款困難情況,他建議應即時通知該局,透過通報機制,減少對其他出口商的影響。該局亦會派出專業債務催收公司,協助雙方達成協議,結果未必只是賠償與否,而是可以重新協議付款條約,例如分期償還款項,讓雙方能夠繼續維持商業關係,達至雙贏,才是最佳辦法。
他舉例,在金融海嘯期間,銀行突然不再借貸,令一些原本沒有財務問題的企業,頓時周轉不靈,甚至申請破產;當銀行再次恢復放貸,企業又即時重新撤銷有關破產申請。金融海嘯亦讓出口商警惕,必須確保海外買家財務穩健,即使對方是「大名」名牌企業也要作分析,因大銀行亦並非沒有風險。

信保局研擴承保範圍

內容:把承保範圍伸延,至香港出口商在海外或內地全資擁有的子公司與其買家的交易
目的:讓廠商在開拓市場及發展業務的同時,得到更佳的放賬風險保障
申請日期:預料今年第一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