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教育界都盛讚司徒華春風化雨,但教書本來並非華叔第一志願,只因家境貧窮,他才退而求其次,卻造就了一位出色的教育家。司徒華因家兄弟姊妹眾多,中學畢業後本想做海員,但因父親患病失業,未能負擔沉重學費,迫使他放棄理想。
為津貼讀師範
華叔說,航海的興趣出於環遊世界的心願,加上他愛看書和寫作,遠航的工作有很多空餘時間,可以讓他看個飽、寫到夠。他本來已報讀了香港工業專門學院(理工大學前身)的航海電報課程,偏偏遇上父親患上肝癌病重,失去工作能力。航海課程為時兩年,學費超出家庭能力範圍,惟有放棄。
另一個選擇是入讀師範學校,那時葛量洪師範學校剛成立,課程僅一年,又有津貼,每月65元,而且不收學費。況且做教師假期不少,一樣可以滿足他讀書、寫作的興趣。司徒華曾在專欄中說過,當年還考慮過當公務員或文員,他形容這兩份工「不是去做壞事,雖然不太有出息」。
結果華叔選擇了報讀師範,生活清苦,平均每天兩元的津貼,除卻電車和船費所餘無幾。他抵抗每碗7毫的叉燒飯的誘惑,午餐改吃三個麪包,加一碗紅豆粥,只需4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