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工幸獲指引人生路

義工幸獲指引人生路

華叔臨終前對支聯會義工說「我愛你們」,義工們也很愛華叔。劍橋博士生鄒幸彤和青台台長林子健從小受華叔的熱血與激昂薰陶,年復年到維園參加六四燭光集會,從此改變人生。

六四燭光燃亮到劍橋

鄒幸彤小時候跟媽媽參加燭光集會,後來到劍橋大學念書,6月4日獨自在宿舍點燃燭光,其他華人學生卻不聞不問。她聯絡支聯會,在校園籌辦六四圖片展,邀請王丹和魏京生演講,華叔又以個人名義資助水燈,連續兩年在劍橋河舉行六四水燈節,最後成功吸引百多名學生出席六四集會。
鄒幸彤本來讀地球科學,回港後在志願機構參與中國事務,「華叔未必記得我叫咩名,但係我細細個、到揀咩工都受佢影響」。想起華叔坐輪椅也要示威,她忍不住流下眼淚,「多謝華叔,你教識我好多嘢,改變我嘅人生」。
林子健1989年在支聯會當義工時認識華叔,驚覺大家是同鄉,華叔更認識他的外公,「華叔睇住我大,睇住我肥。佢成日同我講歷史,最鍾意講抗日同蘇東坡」。華叔知他健談,贈他「儉以養德,靜以修身」八字,令他終身受用。他數年前萌生退出民主黨的念頭,華叔成功挽留他。去年他反對政改方案,被華叔罵幼稚,「我心悅誠服,冇傷感情」。
林子健一直不能回內地,去年底與相關人士溝通,終獲准到故鄉開平拍片,給華叔驚喜。華叔看見片段頓時樂透,指着屏幕笑說:「你外公喺呢度打過學生patpat,哈哈哈!」如今林子健仍感覺與華叔很接近,接受不了他離世的事實,「一直想對佢講我好愛佢,家已經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