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房徵稅中央地方分歧

內房徵稅中央地方分歧

【本報訊】當上海及重慶已將房產稅申請提交國務院時,內地有媒體報道,中央與地方在立法精神上存在分歧,前者希望整合出一個新稅種,後者則只擬將徵收對象擴大,兩者不同的思路或對稅項的推出帶來麻煩。
《新世紀》引述接近財政部與國家稅務總局的專家表示,兩部委已達成一致意見,擬整合現行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為新稅種,即房地產稅。上海及重慶上報的方案雖未有細節,但據流傳的消息,兩地希望將徵稅範圍擴大至所有居民自住房屋,但不開設新稅種。
由於地方徵收範圍擴大,需分別評估土地和房產價值,再分別徵稅。意見亦認為,中央與地方間的利益取向、徵收過程中的評估機構設置等,也會是爭議的焦點。
事實上,地方對於開徵房產稅態度一向謹慎,有指杭州雖已具備開徵房產稅條件,但因擔心衝擊樓市而對改革有猶疑。惟不少專家卻指,房產稅不會對樓價有太大影響,更可增加地方政府收入來源。
人行研究局副研究員熊鷺在《財新網》撰文,以英國作例,指徵稅對壓抑房價上漲未必有效果。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長巴松曙近期的一項研究亦指,稅項只會令樓價微跌,中長期影響有限。

大摩料樓價挫15%

即使內房股今年被看淡,但摩根士丹利仍認為危中有機。該行研究報告指,內房股未來12個月潛在負面因素已反映在股價上,由於下調風險有限,相信現時是選擇性買入的良機。
大摩認為,內房股現時平均股價較資產淨值折讓48%,推薦中國海外(688)、華潤置地(1109)及龍湖(960)。而行業首選則續為富力(2777)、世房(813)及合景泰富(1813)。定價能力較低及與保障房政策有直接競爭的碧桂園(2007)及建業地產(832),則被下調至「減持」。對於內地樓價,大摩則維持「中性」看法,並以今年內地住宅供應量勢超過需求為由,預測平均住宅樓價有15%跌幅,且主要會在第二季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