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六四英魂 走上不歸路耗盡半生 反抗暴政

為六四英魂 走上不歸路
耗盡半生 反抗暴政

【本報訊】自1989年成立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簡稱「支聯會」),司徒華已經擔任主席,21年的中國民運路,儘管承受着北京政治打壓,他堅持用自己的下半生,走這條爭取民主中國的不歸路,更成功帶領支聯會過渡九七,令香港成為中國土地上,唯一一處在每年6月4日晚上,數以萬計市民可以公開形式悼念被中共屠殺的無辜生命的地方,也為華叔贏得海內外民運人士的崇高敬意。
「支聯會應該會是我最後離開的政治崗位,因為它艱苦得多,風險極大,我願意承擔。」
——2001年接受《茶杯》雜誌訪問暢談社運生涯

香港在八十年代正值草擬《基本法》的重要時刻,當時司徒華與李柱銘除了出任《基本法》草委外,也和香港民主派人士組成香港民主促進會,向北京爭取在回歸後落實普選,惟這時司徒華並未太積極參與中國民運,甚至89年4月北京爆發學潮,初時主力在港聲援的以學聯及各大專院校學生為主。

動員市民 反李鵬戒嚴令

司徒華真正全面投入聲援八九民運,是始於89年5月18日的一次民促會會議,當時內地學運已發展成民主運動,香港聲援內地民運規模越來越大,單靠學聯無法應付,民促會決定加入支持內地的民運工作,而作為民促會精神領袖的司徒華與李柱銘,成為香港民主派領導香港民運的頭頭。
有支聯會常委憶述,5月20日李鵬宣佈戒嚴,當日就是由司徒華在電台動員市民即時集會抗議,而後來民主派成立支聯會前身,即全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簡稱「全支聯」),順理成章由司徒華任主席、李柱銘任副主席。

憑遠見 免支聯會被解散

八九年六四屠城發生後,全港市民陷於悲傷中,司徒華提出長期目標,令香港爭取內地民運可以延續下去,包括將全支聯改名為支聯會、用有限公司方式為支聯會註冊,減低支聯會被強行解散的風險,以及將支聯會收集到的市民捐款,規定用於支持內地民運工作,令支聯會有足夠財政支持。
有支聯會常委認為,當時司徒華的決定具遠見,六四事件一周年,當時港督衞奕信在北京壓力下,想透過李鵬飛勸司徒華解散支聯會,但未為華叔理會,港英也難以強行取締,結果令支聯會可以發展為海外支援中國民運最大組織,也為支聯會日後過渡九七提供條件。

回歸後 頂住攻擊和施壓

踏入90年代,香港進入回歸倒數,當時北京針對支聯會作出種種攻擊和施壓,但一一被司徒華頂住。
香港回歸後,支聯會不但未被強行解散,反而成為香港能否保持「一國兩制」的重要指標。司徒華也開始為退休作部署,包括2004年不再競選立法會,不過他向戰友表明,自己會逐步放下教協、民主黨的參與,惟獨不會放下支聯會工作,更堅持要繼續做支聯會主席,一定要親自出席所有悼念活動。
09年六四事件20周年,他以78高齡再到美加訪問,甚至證實患肺癌後,仍然堅持參加2010年六四悼念活動及燭光集會。對華叔來說,就算走到生命最後一刻,支聯會、平反六四、爭取中國民主,仍是絕不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