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良機麥格理:買新股兩年賺逾倍

投資良機
麥格理:買新股兩年賺逾倍

全球資金氾濫,熱錢為尋出路,轉向亞洲覓食,令亞洲新股市場異常暢旺,本港2010年新股集資額更破紀錄逾4000億元。擁有豐富投資新股經驗的麥格理亞洲上市股票基金部主管JohnBugg,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市場對新股認識不足,研究亦較少,故股價往往較已上市的對手波動,但波動卻帶來無數投資機會,因此他鍾情投資新股。

股價常折讓 可低吸

現時歐美經濟仍一潭死水,經濟欣欣向榮的亞洲市場,自然成為「吸金勝地」。Bugg指出,資金在亞洲「泊岸」,意味區內新股市場潛力殷厚,加上中國經濟保持高增長,實在較負債纍纍的發達國家值得投資,故他選擇投資大中華區新股。
Bugg管理的麥格理中國IPO飛躍基金,2010年首11個月回報19.22%,跑贏富時大中華區指數7.39個百分點。截至11月底,持有股份以金融業比例最高達21.54%,其次是非必需消費品的16.03%及原材料的15.88%。
他認為,新股流動性一向偏低,以致股價經常出現折讓,造就低吸優勢新股的機會,但事實上新股剛完成集資,財政壓力較輕,投資風險較已上市的同業更小,新股的波動性與「破發」更給予他投資良機。據過往經驗,投資新股兩至三年可獲數倍回報。

上市前半年 已實地研究

每年上市的新股數目繁多,Bugg稱,他一般在新股上市前6個月已進行研究,例如跟公司管理層會晤或參觀廠房,了解行業發展,每年大約訪問400家公司,亦參考市盈率(P/E)、股本回報率(ROE)、負債比率、流動資金等數據。
新股上市後,他定期與公司管理層會面,詢問他們未來發展大計、行業定位、發展潛力等,以判斷是否值得繼續投資。普遍來說,每4隻新股招股,便揀1隻投資,基金去年共投資13隻新股,包括友邦(1299)及農行(1288)兩大巨無霸。
近年上海及深圳的新股市場迅速發展,有人擔心搶去港交所(388)生意,但Bugg認為本港新股市場制度嚴謹,監察較完善,發展亦較成熟,所以仍可吸引海外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