噩耗傳來,司徒華先生走了!這位備受尊崇的長者,為本地的教育和民主獻上了一生。與司徒先生在教協共事十年,想起這不長也不算短的歲月,老先生的教誨,記下數則,以表銘感。
其一,教協理事每兩年一任,司徒先生對新任理事有這樣的要求:「來教協做理事,要切記三項原則:一,要做一個好老師;二,不得『販賣私貨』;三,要『搵着數』行遠啲。」
以義聚人清廉治會
教協的理事全是義工,不收取半分薪酬,開會沒有舟車費,參與所有活動或聚餐都是自掏腰包的。司徒先生深懂「以義聚人」之道理,所以教協理事清廉治會,從不會引來唯利是圖的教育工作者。
筆者對這三項原則極表贊同,教協理事能不以私利為教師服務,因而獲得會員信任和支持,絕非偶然。
其二,教協會務蒸蒸日上,全憑老先生精明治會。他說:「教協成功之道,在能把農業、輕工業和重工業都辦得好。」農業是指教師的職業保障,有飯吃是先決條件;輕工業是指教協的營商事務,包括超級市場和其他業務的營運,以取得經濟獨立,治會不受外權干預;重工業指社會事務,爭取公義和平民主,教協責不旁貸。
筆者於教協「務農」,再加「重工業」事工,忙個不亦樂乎!正是與老先生的理念相同。
其三,老先生極關懷理事工作情況,經常叮囑筆者不得鬆懈,要關心教師身心健康,做好權益部工作。記得二○○六年教協組織萬人集會,抗議羅范椒芬凉薄言論,老先生很高興我們能成功召集一萬位教師站出來發聲,對我說:「韓連山,連下兩城咯!」老先生指的第一「城」是筆者於二○○○年發起的反基準運動,也召得六千教師上街抗議,是自一九七三年教師上街後教協發動最成功的教師群眾運動。一直以來,老先生對筆者的鼓勵,正是筆者留守教協的主因。
直率坦言一絲不苟
其四,老先生直率坦言,辦事一絲不苟,對遲到的與會者極為不滿。有一次於教協開會,有理事遲到,老先生不給面子,即時訓勉一番。教協眾理事也深明大義,在學校工作極忙碌時到教協開會,也不敢怠慢,盡一切努力做到不遲到。
其五,老先生團結理事和會員,不遺餘力,很多事情親力親為,以身作則。教協事務繁多,但老先生盡量出席參與,筆者與先生經常碰頭,無論是上街集會、遊行抗議、到教育局談判、訪校主持論壇、接待外賓來訪,或是會內的聯歡會、春茗、茶敍、歌唱比賽等,也見老先生積極投入,是我們理事的好榜樣。
司徒先生仙遊,筆者沉痛哀悼。先生的一言一行,銘記於心。先生的榜樣和教誨,此生必身體力行,能做到先生萬分之一,余願足矣。
文:韓連山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