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新能源納入為中國七大新興產業,其中太陽能發電上月接連獲中央推出支持政策。太陽能發電主要原材料為多晶硅,其價格因需求大幅回升,去年第三季現貨價一度升至每公斤100元。業內人士認為,多晶硅現貨價今年上半年仍高企,下半年才回落至與長期合約價看齊。
保利協鑫(3800)旗下中能硅業副總經理呂錦標預期,今年太陽能市場仍有超過30%的年增長幅度,對多晶硅需求仍會同步增長,多晶硅供應依然緊張,特別是上半年。
價格方面,去年第三季以來,由於太陽能市場較09年以倍數增長,多晶硅供應緊張,導致多晶硅現貨價,由每公斤50美元升至100美元,但近90%多晶硅採購屬長期協議,這些價格走勢相對穩定。
上半年供應仍緊張
由於去年多晶硅價格再上漲,主要來自外國削減對太陽能發電的補貼,令客戶提早購買相關設備而帶動,需求能否持續,成為今年多晶硅價格焦點。此外,市場需求上升,已有廠房增加產能,產能過剩問題可能重現。
有業內人士認為,對於規模逾萬噸,成本控制在每公斤30美元以下的高端多晶硅產能而言,無論供求變化如何,均不存在過剩問題。不過,百噸以至千噸規模,系統物料不能封閉迴圈利用,能量消耗高成本居高不下的低端產能,當供求平衡或供過於求時,將出現虧損。